摘要:?備考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合知識是關鍵板塊之一。為了幫助大家高效復習,我們精心整理了中藥綜合的核心考點,內容全面且精煉,建議大家收藏并反復背誦,助力通關!
1、神亂:癲:表情淡漠、寡言少語、悶悶不樂,繼則精神呆滯、哭笑無常(痰氣凝結,阻蔽心神);狂:煩躁不寧、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呼號怒罵、打人毀物、不避親疏(痰火擾心);癇:突然跌仆、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動(痰迷心竅,肝風內動)。
2、望面色:白色(虛寒證、失血證),黃色(虛證、濕證),赤色(熱證、戴陽證),青色(寒證、痛證、瘀血證及驚風證),黑色(腎虛、水飲證、瘀血證、寒證)。
3、望舌形:胖大舌: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水飲痰濕阻滯、心脾熱盛、中毒;瘦薄舌: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裂紋舌:熱盛津傷、陰精虧損、血虛不潤;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芒刺舌:熱邪亢盛。
4、聞診:譫語:神識昏糊、胡言亂語、聲高有力(熱擾心神);鄭聲: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聲音低弱(心氣大傷、精神散亂);獨語:喃喃自語、講話無對象、見人便止(心氣虛、精不養神)。
5、問寒熱:潮熱:①陰虛潮熱:午后或人夜即發熱,五心煩熱;②濕溫潮熱:午后熱甚,身熱不揚;③陽明潮熱:日晡陽明旺時而熱甚,兼見腹滿痛拒按、大便燥結。
6、中醫診斷基本原則:審內察外,整體統一;四診合參;辨證求因,審因論治。
7、失神:患者表現為目光灰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甚至神識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線。表示正氣已傷,病情嚴重,預后不良。
8、假神:原來~忽然(突然)~回光返照,殘燈復明。表示正氣大傷,病情嚴重又復雜,預后不良。
9、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天癸);主水;主納氣(氣之根,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臟腑陰陽之本。
10、氣的分類:元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氣;宗氣: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貫注心脈以行氣血。
11、氣的生理功能:氣化作用: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防御作用:護衛肌表,與侵入體內的各種邪氣斗爭;溫煦作用:人體體溫的恒定。
12、任脈:“陰脈之海”、主持妊養胞胎;督脈:“陽脈之海”;帶脈:約束縱行諸經、主司婦女的帶下。
13、六淫: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風邪善行而數變,風為百病之長;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多挾濕;火為陽邪,其性炎上,易傷津耗氣,易生風動血、易發腫瘍。
14、七情內傷:“怒(傷肝)則氣上”“喜(傷心)則氣緩”“悲(傷肺)則氣消”“恐(傷腎)則氣下”“驚(傷心、腎)則氣亂”“思(傷脾)則氣結”。
15、陰陽失調:陰盛格陽(真寒假熱):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又可見身熱反不惡寒,面頰泛紅;陽盛格陰(真熱假寒):身熱,面紅,氣粗,煩躁,又突然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沉伏數而有力。
16、神亂:癲:表情淡漠、寡言少語、悶悶不樂,繼則精神呆滯、哭笑無常(痰氣凝結,阻蔽心神);狂:煩躁不寧、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呼號怒罵、打人毀物、不避親疏(痰火擾心);癇:突然跌仆、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動(痰迷心竅,肝風內動)。
17、望面色:白色(虛寒證、失血證),黃色(虛證、濕證),赤色(熱證、戴陽證),青色(寒證、痛證、瘀血證及驚風證),黑色(腎虛、水飲證、瘀血證、寒證)。
18、望舌形:胖大舌: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水飲痰濕阻滯、心脾熱盛、中毒;瘦薄舌: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裂紋舌:熱盛津傷、陰精虧損、血虛不潤;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芒刺舌:熱邪亢盛。
19、聞診:譫語:神識昏糊、胡言亂語、聲高有力(熱擾心神);鄭聲: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聲音低弱(心氣大傷、精神散亂);獨語:喃喃自語、講話無對象、見人便止(心氣虛、精不養神)。
20、問寒熱:潮熱:①陰虛潮熱:午后或人夜即發熱,五心煩熱;②濕溫潮熱:午后熱甚,身熱不揚;③陽明潮熱:日晡陽明旺時而熱甚,兼見腹滿痛拒按、大便燥結。
21、問疼痛:脹痛一氣滯;刺痛一瘀血;重痛一濕邪困遏;絞痛一實邪閉阻;灼痛一火邪竄絡,陰虛陽熱亢盛;冷痛—寒邪阻絡或陽氣不足;隱痛一氣血不足。
22、切診:浮脈—表證;沉脈—里證;遲脈—寒證;滑脈—痰飲、食滯、實熱;促脈—陽熱亢盛、氣滯血瘀或痰食停積;結脈—陰盛氣結、寒痰瘀血。
23、八綱辨證:表里辨證是辨別病變部位和病勢趨向的兩個綱領;寒熱是辨析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虛實辨證是分析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
24、臟腑辨證:風寒犯肺:咳嗽+風寒表證;脾虛下陷:脾氣虛+內臟下垂;脾陽虛:脾運失健+寒象;寒滯肝脈:少腹牽引陰部墜脹冷痛;腎不納氣: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加重;膀胱濕熱:尿頻、尿急、尿痛、尿黃。
25、反治:熱因熱用—真寒假熱證;寒因寒用—真熱假寒證;塞因塞用—真虛假實證(脾虛腹脹、血虛經閉);通因通用—真實假虛證(熱結旁流、濕熱淋證、瘀血崩漏)。
26、感冒—風熱感冒:癥狀(身熱較著,微惡風,脈浮數),方劑(銀翹散),成藥(銀翹解毒丸、雙黃連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感冒清膠囊、柴銀口服液)。
27、感冒—時行感冒:癥狀(突然發熱,高熱不退,甚則寒戰,呈現流行性發作),方劑(清瘟敗毒飲),成藥(清瘟解毒片、連花清瘟膠囊、維C銀翹片、銀翹傷風囊)。
28、咳嗽—風寒襲肺:癥狀(咳嗽聲重,咳痰稀薄色白。惡寒、發熱,脈浮緊),方劑(三拗湯合止嗽散),成藥(通宣理肺丸、風寒咳嗽丸、三拗片、杏蘇止咳糖漿)。
29、咳嗽—風燥傷肺: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方劑(桑杏湯),成藥(蜜煉川貝枇杷膏、二母寧嗽丸、雪梨止咳糖漿)。
30、喘證中成藥應用:痰熱壅肺(清肺消炎丸、葶貝膠囊);腎不納氣(補金片)。
31、肺脹—痰濁阻肺:癥狀(胸膺滿悶,短氣喘息,稍勞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膩或呈泡沫),方劑(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成藥(蘇子降氣丸、理氣定喘丸)。
32、心悸—心脾兩虛:癥狀(心悸氣短,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方劑(歸脾湯),成藥(人參歸脾丸、復方扶芳藤合劑、消疲靈顆粒)。
33、胸痹—氣滯血瘀:癥狀(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舌質紫暗,有瘀斑),方劑(血府逐瘀湯),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冠心丹參滴丸、銀丹心腦通軟膠囊)。
34、不寐方劑、中成藥應用:肝火擾心:方劑(龍膽瀉肝湯),成藥(瀉肝安神丸、復方羅布麻顆粒);心脾兩虛:方劑(歸脾湯),成藥(北芪五加片、腦力靜糖漿、眠安寧口服液);痰熱擾心:方劑(黃連溫膽湯),成藥(心速寧膠囊、礞石滾痰丸、補腦丸)。
35、胃痛中成藥應用:寒邪客胃(良附丸、安中片、仲景胃靈丸);飲食傷胃(檳榔四消丸、開胸順氣丸、沉香化滯丸、加味保和丸)。
36、泄瀉—肝氣乘脾:癥狀(腹痛而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而瀉),方劑(痛瀉要方),成藥(痛瀉寧顆粒、養胃顆粒)。
37、頭痛—風熱頭痛:癥狀(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脈浮數),方劑(芎芷石膏湯),成藥(清眩片、芎菊上清丸)。
38、頭痛—血虛頭痛:癥狀(頭痛隱隱,時時昏暈,心悸失眠,面色少華,神疲乏力,遇勞加重),方劑(加味四物湯),成藥(益血生膠囊、養血清腦顆粒、天麻頭痛片)。
39、眩暈—肝陽上亢:癥狀(頭目脹痛,遇煩勞郁怒而加重,急躁易怒),方劑(天麻鉤藤飲),成藥(天麻鉤藤顆粒、復方羅布麻顆粒、松齡血脈康膠囊)。
40、眩暈—腎精不足:癥狀(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兩目干澀,腰膝酸軟,或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方劑(左歸丸),成藥(左歸丸、古漢養生精)。
41、脅痛—肝郁氣滯:癥狀(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甚則引及項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方劑(柴胡疏肝散),成藥(柴胡舒肝丸、舒肝止痛丸、四逆散)。
42、中風中成藥應用:風痰入絡(大活絡丸、再造丸、豨蛭絡達膠囊),風陽上擾(心腦靜片、松齡血脈康膠囊、全天麻膠囊)。
43、汗證—肺衛不固:癥狀(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于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舌苔薄白,脈細弱),方劑(玉屏風散),成藥(玉屏風顆粒、復芪止汗顆粒、虛汗停顆粒)。
44、消渴—腎陰虧虛:癥狀(尿頻量多,濁如膏脂,腰酸膝軟,多夢遺精,乏力,皮膚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成藥(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
45、消渴—陰陽兩虛:癥狀(小便頻數,甚則飲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輪干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成藥(金匱腎氣丸)。
46、淋證—血淋:癥狀(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方劑(小薊飲子),成藥(腎炎靈膠囊、五淋丸)。
47、癃閉中成藥應用:膀胱濕熱(八正合劑、清淋顆粒),濕熱瘀阻(癃清片、前列通瘀膠囊、前列通片、癃閉舒膠囊),腎陽衰憊(濟生腎氣丸、金匱腎氣丸)。
48、水腫—濕熱壅盛:癥狀(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方劑(疏鑿飲子),成藥(腎炎靈膠囊、腎炎四味片)。
49、腰痛中成藥應用:瘀血腰痛(舒筋活血定痛散、腰疼丸、腰痹通膠囊);濕熱腰痛(三妙丸、四妙丸、濕熱痹顆粒);寒濕腰痛(附桂風濕膏、風寒雙離拐片、祛風舒筋丸)。
50、郁證中成藥應用:肝氣郁結(逍遙丸、丹梔逍遙丸、越鞠丸),心神失養(腦樂靜、腦力靜糖漿),心脾兩虛(歸脾丸、人參歸脾丸)。
51、痛痹:癥狀(肢體關節疼痛,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溫痛減,局部皮膚或有寒冷感),方劑(烏頭湯),成藥(風濕定片、寒濕痹顆粒)。
52、癤—熱毒蘊結:癥狀(好發于項后發際、背部、臀部;伴發熱,口渴,溲赤,便秘。舌苔黃,脈數),方劑(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成藥(連翹敗毒丸、芩連片、清熱暗瘡片、龍珠軟膏、如意金黃散)。
53、乳癖—肝郁痰凝:癥狀(多見于青壯年婦女。乳房腫塊,質韌不堅,脹痛或刺痛,癥狀常隨喜怒消長,伴有胸悶脅脹,善郁易怒),方劑(逍遙蔞貝散),成藥(乳核散結片、乳疾靈顆粒、乳康片)。
54、粉刺方劑應用:肺經風熱(枇杷清肺飲);痰濕瘀滯(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
55、癮疹中成藥應用:風寒束表(荊防顆粒、膚癢顆粒);風熱犯表(消風止癢顆粒、荊膚止癢顆粒、皮敏消膠囊)。
56、痔中成藥應用:風傷腸絡(槐角丸、痔瘡片、參蛇花痔瘡膏、痔康片);脾虛氣陷(補中益氣丸、補氣升提片、消痔丸),濕熱下注(地榆槐角丸、消痔軟膏、肛泰栓、痔特佳片)。
57、陽痿—心脾兩虛:癥狀(伴心悸,失眠多夢,神疲乏力,面色無華,食少納呆,腹脹便溏),方劑(歸脾湯),成藥(人參歸脾丸、強力腦清素片、刺五加腦靈液)。
58、月經后期方劑應用:腎虛(歸腎丸);血虛(大補元煎);氣滯(烏藥湯);痰濕(芎歸二陳湯)。
59、月經前后無定期中成藥應用:肝郁(婦科調經片、香附丸、婦科十味片);脾虛(歸脾丸、薯蕷丸)。
60、月經過少中成藥應用:腎虛(婦寧康片、巴戟口服液、調經促孕丸),氣血虧虛(十二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驢膠補血顆粒、養血當歸糖漿),痰濕(益母丸、二陳丸)。
61、痛經中成藥應用:氣滯血瘀(調經丸、元胡止痛片、益母丸、舒爾經顆粒),寒凝血瘀(溫經丸、少腹逐瘀丸、婦科萬應膏),濕熱瘀阻(當歸芍藥顆粒、潮安膠囊),氣血虛弱(婦女養血丸、參茸白鳳丸、八寶坤順丸),肝腎虧虛(安坤贊育丸、復方烏雞口服液)。
62、崩漏方劑應用:脾不統血(固本止崩湯),肝腎不足(左歸丸合二至丸)。
63、鼻淵中成藥應用:風熱蘊肺(利鼻片、鼻淵通竅顆粒、鼻淵片、鼻舒適片),膽經郁熱(鼻淵舒膠囊、藿膽丸、膽香鼻炎片)。
64、耳鳴耳聾方劑應用:風熱侵襲(銀翹散),肝火上擾(龍膽瀉肝湯),腎精虧損(耳聾左慈丸),脾胃虛弱(益氣聰明湯)。
65、中藥飲片的正名(別名):馬錢子(番木鱉),紅花(草紅花、紅藍花),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木蝴蝶(千張紙、云故紙、白故紙),補骨脂(破故紙),牽牛子(黑白丑)。
66、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67、十九畏:硫黃畏樸硝、巴豆畏牽牛子、丁香畏郁金、芒硝畏三棱、人參畏五靈脂、官桂畏石脂。
68、飲片斗譜安排:藥名相近,性味功效不同的飲片,不應排列在一起:附子與白附子、藜蘆與漏蘆、天葵子與冬葵子等;同一植物來源,不同部位入藥的并且功效不相同的飲片,不能排列在一起:麻黃與麻黃根;有惡劣氣味的藥物不能與其他藥物裝于一個藥斗中:阿魏、雞矢藤等。
69、中藥飲片的處方應付:清炒(紫蘇子、萊菔子、谷芽、麥芽、王不留行、酸棗仁),麩炒(僵蠶、白術、枳殼),蜜炙(枇杷葉、馬兜鈴),炭制(干漆、炮姜、地榆、側柏葉、蒲黃),醋炙(延胡索),鹽炙(補骨脂、益智仁)。70.毒性中藥的用法用量及調配:含有28種毒性中藥飲片的處方,每次處方劑量不得超過二日極量;處方保存兩年備查;對處方未注明“生用”的,應給付炮制品,不屬于毒性飲片處方。
71、特殊煎服法:先煎(川烏、草烏),后下(降香、沉香、魚腥草、鉤藤、苦杏仁、番瀉葉),煎湯代水(葫蘆殼),包煎(車前子、枇杷葉、蒲黃),另煎(人參、西紅花),沖服(雷丸、蘄蛇)。
72、常見的中藥質量變異現象:蟲蛀:白芷、北沙參、薏苡仁、柴胡、大黃、雞內金、當歸、黨參;霉變:牛膝、天冬、馬齒莧、菊花、蘄蛇、五味子、人參、獨活、紫菀;泛油:當歸、蒼術、柏子仁、桃仁、杏仁、牛膝、麥冬、天冬、熟地、黃精。
73、中成藥劑型與貯藏要求:丸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貼膏劑、滴丸劑、搽劑、含揮發性藥物或易吸潮藥物的散劑和茶劑:密封;噴霧劑、軟膏劑、糖漿劑(干燥處):避光,密封;氣霧劑:涼暗處,并避免曝曬、受熱、撞擊。
74、對抗貯存法:牡丹皮與澤瀉、山藥;蛤蚧與花椒、吳茱萸或蓽澄茄;蘄蛇或白花蛇與花椒或大蒜瓣;冰片與燈心草;土鱉蟲與大蒜;硼砂與綠豆。
75、中成藥之間的配伍應用:①功效相似,協同增效:附子理中丸與四神丸;歸脾丸與人參養榮丸;腦立清膠囊(片)與六味地黃丸。②功效不同,提高主藥功效:二陳丸與平胃散;烏雞白鳳丸與香砂六君丸。③抑制或消除偏性或副作用:舟車丸與四君丸;金匱腎氣丸與麥味地黃丸、生脈散或參蛤散。
76、中成藥聯用的配伍禁忌:①大活絡丸、尪痹沖劑、天麻丸、人參再造丸+川貝枇杷露、蛇膽川貝液、通宣理肺丸;②利膽排石片、膽寧片、膽樂膠囊+六應丸、妙濟丸、紫雪散、純陽正氣丸、蘇合香丸;③心通口服液、內消瘰疬丸、祛痰止咳顆粒+橘紅痰咳顆粒、通宣理肺丸、鎮咳寧膠囊。
77、中西藥聯用降低毒副反應:①甘草+呋喃唑酮;②氯氮平+石麥湯;③碳酸鋰+白及、姜半夏、茯苓;④順鉑+艾迪注射液;⑤康艾注射液+XELOX方案;⑥氟尿嘧啶與環磷酰胺+海螵蛸和白及粉。
78、藥效學的協同作用:①香連丸+甲氧芐啶;②婦科千金片、云南白藥、六味地黃丸、桂枝茯苓丸+甲硝唑;③清燥救肺湯加減+孟魯司特鈉。
79、藥效學上的拮抗作用:止咳喘膏、通宣理肺丸、防風通圣丸、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小青龍合劑+復方降壓片、帕吉林、氯丙嗪、苯巴比妥。
80、不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重感靈片、金羚感冒片、貫黃感冒顆粒;不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強力感冒片、抗感靈片、新復方大青葉片、精制銀翹解毒片(膠囊)。
81、含格列本脲:消渴丸、消糖靈膠囊;含鹽酸麻黃堿:良園枇杷葉膏、安嗽糖漿、蘇菲咳糖漿、舒肺糖漿、散痰寧糖漿、天一止咳糖漿、鎮咳寧糖漿、痰咳清片、消咳寧片;含吲哚美辛:新癀片。
82、老年人合理應用中藥的原則:①麝香保心丸+地高辛—誘發強心苷中毒,出現頻發性早搏;②復方丹參片(滴丸)、銀杏葉片+法莫替丁片—形成螯合物,影響療效;③培元通腦膠囊、益心通脈顆粒、活血通脈片+二甲雙胍、消渴丸、阿卡波糖、胰島素—產生拮抗作用;④甘草、鹿茸+阿司匹林—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傷。
83、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補藥的注意事項:陰虛者:大補陰丸;陽虛者:龜齡集;腎陰虛者:六味地黃丸;心脾兩虛者:人參歸脾丸。
84、嬰幼兒患者應用中藥的注意事項:體虛夾濕熱:廣藿香、黃芩、黃連、薏苡仁、陳皮;氣虛:黃芪、太子參、白術;脾虛:山藥、茯苓、白術、白扁豆、稻芽;氣血兩虛:黃芪、黨參、當歸、黃精、首烏、大棗;腎虛:補骨脂、菟絲子、肉蓯蓉、熟地。
85、常見對腎功能有影響的中藥:含生物堿類:雷公藤、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草烏、益母草、蓖麻子、麻黃、北豆根等;含馬兜鈴酸類:馬兜鈴、天仙藤、尋骨風等;苷類:蒼耳子、柴胡、番瀉葉、苦杏仁等。
86、中藥飲片的不良反應:①香加皮:心律失常,如心率減慢、早搏、房室傳導阻滯,血壓先升而后下降等(呼吸困難:可用尼可剎米等);②苦杏仁:嚴重者出現昏迷、驚厥、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87、含烏頭:追風丸、追風透骨丸、祛風止痛片、祛風舒筋丸、風濕骨痛膠囊、木瓜丸、正天丸、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小金丸、三七傷藥片。
88、含馬錢子:九分散、山藥丸、舒筋丸、疏風定痛丸、傷科七味片。
89、含蟾酥:六神丸、六應丸、喉癥丸、梅花點舌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90、含雄黃: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牛黃抱龍丸、牛黃解毒丸、牛黃鎮驚丸、牛黃至寶丸、牛黃醒消丸、六神丸、喉癥丸、追風丸、紫金錠、三品。
91、同時含蟾酥和雄黃的中成藥:六神丸、喉癥丸。
92、同時含雄黃和朱砂、輕粉、紅粉的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牛黃抱龍丸、牛黃鎮驚丸、紫金錠。
93、同時含蟾酥和朱砂、輕粉、紅粉的中成藥:梅花點舌丸。
94、烏頭類的中毒表現:麻木,精神恍惚,語言不清或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牙關緊閉;心悸氣短、心律失常、血壓下降(解救:阿托品、利多卡因)。
95、馬錢子類的中毒表現:面部肌肉緊張、吞咽困難;驚厥、痙攣,角弓反張,可因呼吸肌痙攣窒息或心衰死亡(解救:苯巴比妥鈉)。
96、雄黃類的中毒表現:口腔咽喉干痛、燒灼感,口中有金屬味,流涎。各種出血癥狀(中毒解救:二巰基丙醇類)。
97、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用滋陰的藥物,治療陰虛的虛熱證。又稱“陽病治陰”
98、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用助陽的藥物,治療陽虛的虛寒證。又稱“陰病治陽”
99、陽中求陰:用補陰藥時,須佐用補陽藥
100、陰中求陽:用補陽藥時,須佐用補陰藥
101、五行關系——相生:木→火→土→金→水→木--正常關系:“生我”者為“母”
102、五行關系——相克:木→土→水→火→金→木--正常關系:“克我”=“所不勝”
103、五行關系——相乘:相克太過--病理關系:太過所致相乘:如木旺乘土;不及所致相乘:如土虛木乘
104、五行關系——相侮:相克不及即“反克”,又稱“反侮”--病理關系:太過所致相侮:如木反侮金;不及所致相侮:如土虛水侮。
105、根據相生規律確定的基本治則:“虛則補其母,實則泄瀉其子”
106、滋水涵木法:通過滋養肝腎之陰,以制肝陽的治法。
107、金水相生法:指的是滋補肺腎陰的治法。
108、培土生金法:指通過健脾補肺的方法。
109、益火補土法:指通過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治法。
110、根據相克規律確定的基本治則:包括“抑強”和“扶弱”。用于相克太過引起的相乘、相侮
111、抑木扶土法:指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的治法。
112、培土制水法:指的是健脾以制約水濕停聚的治法。
113、佐金平木法:指的是滋陰肺陰,清肝火的治法。
114、瀉南補北法:指的是瀉心火、補腎水的治法,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
115、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脈:關鍵是心臟正常搏動(賴于心氣、心陽、心血、心陰);參與了血液的生成
116、心主神明:“五臟六腑之大主”
117、心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
118、肝的生理特點: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易亢易逆,故稱“剛臟”或“將軍之臟”。
119、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情志、脾升胃降、膽汁、血液和津液、排精行經)
120、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
121、脾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運化水谷精微:“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運化水液:“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122、脾主統血(使血液循行于脈內)
123、脾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肉;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124、肺的生理特點:“嬌臟”“華蓋”
125、肺主氣,司呼吸(呼吸之氣、一身之氣);肺主宣發和肅降;
126、肺主調通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對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127、肺在志為悲;在液為涕;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為鼻,喉為肺之門戶
128、腎的生理功能: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腎主水;腎主納氣(保持吸氣的深度)
129、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在體合骨,其華在發;在竅為耳
130、胃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納腐熟:被稱為“太倉”、“水谷之海”。胃主通降,以降為和。
131、小腸的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2.主泌別清濁。
132、元氣來源:由腎精化生,后天水谷精氣不斷補充和培育(根于腎,三焦為通路)
133、元氣功能:推動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人體最根本的氣,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134、宗氣來源:肺吸入的清氣和脾運化的水谷精氣
135、宗氣分布:積于胸中,集聚處被稱為“膻中”或“氣海”
136、宗氣功能:走息道以行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
137、營氣來源: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化生而來(行于脈中)
138、營氣功能:營養全身;化生血液
139、衛氣來源: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化生而來(行于脈外)
?執業藥師報名時間
2025執業藥師報名時間:預計6月24日-7月15日
?執業藥師考試時間
2025執業藥師考試時間:10月18-19日
如需更多免費備考資料、免費核心母題、免費視頻課程等,請在應用市場搜索【希賽醫衛題庫】下載APP,或直接掃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載先體驗,包含AI智學班、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功能~
中藥師AI智學班↓ 西藥師AI智學班↓


| 課程名稱 | 有效期 | 課程價格 |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單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6元/單科 |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單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10元/單科 |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486元/全科 |
| 2025年執業中藥師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586元/全科 |
| 2025年執業中藥師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單科:30/年 全科:40/月,50/季,70/年 |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單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6元/單科 |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單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10元/單科 |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486元/全科 |
| 2025年執業西藥師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586元/全科 |
| 2025年執業西藥師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單科:30/年 全科:40/月,50/季,70/年 |
相關推薦:
各省市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官網入口、方式等相關事項整理
超全超新!2025各省執業藥師報名時間及入口匯總表(持續更新中)
各省市2025年執業藥師考試報名費用匯總!附2024年報名費用及變動(持續更新中)
執業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