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真題試卷
摘要:2022年4月自考考試已經結束,很多考生正在密切關注本次考試的答案。目前2022年4月自考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真題試卷已公布,希賽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22年4月自考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真題試卷,供各位考生參考。
對于參加2022年10月自考的考生來說,2022年4月自考真題的參考價值最高,下文是希賽自考頻道整理的2022年4月自考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真題試卷,想要查看更多自考真題,可以查閱【自考歷年真題】【2022年自考真題匯總】【自考題庫app下載】。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課程代碼:00228)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部分為選擇題, 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2.應考者必須按試題順序在答題卡(紙)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
3.涂寫部分、畫圖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書寫部分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簽字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 共2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自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根據《環境保護法》,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的是
A.個人
B.企事業單位
C.生產經營者
D.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2.關于破壞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資源犯罪行為,表述錯誤的是
A.具有非法出售行為
B.具有非法收購運輸行為
C.具有非法獵捕、殺害行為
D.具有非法人工繁育行為
3.關于環境影響評價,表述正確的是
A.環境影響評價是一種回顧評價
B.所有的建設項目都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C.未依法進行環評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工的,可以補辦環評手續
D.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符合經批準的環評文件的要求
4.關于海域利用與保護,表述錯誤的是
A.海域屬于國家所有
B.海域使用人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海域用途
C.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稱的海域不包括內水
D.海域使用權人依法使用海域并獲得收益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5.關于排污許可管理,表述錯誤的是
A.排污申報
B.審批發放排污許可證
C,監督管理排污許可證
D,所有污染物均需進行排污權交易
6.下列不屬于國際環境法主體的是
A.國家
B.非政府組織
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D.《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
7.重污染天氣發生時,錯誤的應對措施是
A.禁止機動車行駛
B.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C.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
D.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
8,我國《土地管理法》確立的基本國策是
A.對土地實行特殊保護
B.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C.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9.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貴任者,除了賠償損失,還應當
A.排除危害
B.處以罰款
C.限期改正
D.恢復原狀
10.作為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控制對象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指
A.原生環境問題
B.次生環境問題
C.環境污染問題
D.生態破壞問題,
11.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監督管理的部門是
A.漁業部門
B.海事部門
C.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D.衛生部門
12.國際環境法實施措施中,屬于“命令與控制措施”的是
A:保險
B.補貼
C.環境標準
D,聯合履約
13.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不包括
A.政策
B.綜合性規劃
C.專項規劃
D.建設項目
14.我國水資源的管理體制是
A.流域管理
B.區域管理
C.用途管理
D.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
15.根據違法行為主體的不同類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行政責任可以分為
A.懲罰性和補救性的環境資源行政責任
B.環境資源保護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C.財產性和非財產性的環境資源行政責任
D.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
16.根據《環境保護法》,關于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表述錯誤的是
A.公民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的權利
B..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
C.公民個人可以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
D.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向社會公開環境信息
17.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有權批準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的部門是
A.國務院
B.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
C.保護區所在的省級政府
D.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18.關于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表述錯誤的是
A.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
B.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
c.我國實行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并存的礦產資源權屬制度
D.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礦戶資源勘查、開采的監督管理工作
19.1992 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成果中不包括
A.《21 世紀議程》
B.《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C.《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
D.《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
20.某化工廠將污水排入王某的果園,造成果園的果樹全部死亡,王某起訴要求化工廠賠償經濟損失。關于此案正確的說法是
A.王某要求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為2年
B.法定免責事由的舉證責任應由化工廠承擔
C.化工廠非故意排污造成損害不需要承擔責任
D.化工廠排污行為與果樹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證明貴任由王某承擔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1.某法學院6名師生共同起訴某化工廠污染河流,請求法院判決化工廠治理污染。對此表述正確的是
A.法院必須受理該案
B.本案原告不符合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條件
C.本案原告符合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條件
D.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E.符合法定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22.體現環境法“受益者負擔原則”的制度有
A.循環經濟制度
B.排污收費制度
C.生態補償制度
D.清潔生產制度
E.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23.適用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活動有
A.在沿海陸域內從事影響海洋環境的活動
B.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科學研究等活動
C.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生產、旅游等活動
D.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航行、勘探、開發等活動
E.在我國管轄海域外,造成我國管轄海域污染的活動
24.《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了濃度限值的大氣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臭氧
E. PM 2.5
25.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應當做到
A.分類投放
B.分類收集
C.分類運輸
D.分類處理
E.分別管理
26.負有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義務的主體是
A.土地使用權人
B,地方人民政府
C.土壤污染責任人
D.林業草原主管部門
E.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27.李某在明知王某沒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以每車300元處置費的價格委托其處置化工廠的有毒物質,王某將有毒物質傾倒于市區下水道中。關于此案說法正確的是
A.李某和王某可能構成污染環境罪
B.污染環境罪的最高法定刑為死刑
C.只有王某可能構成污染環境罪,李某不構成
D.如果本案未嚴重污染環境,則不構成污染環境罪
E.如果本案構成污染環境罪且情節嚴重,可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8.可以申請環境行政復議的情形有
A.李某對某市發布的《環境保護條例》不認可
B.某企業對生態環境局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不服
C.李某對生態環境局作出貴令停產停業的決定不服
D.李某認為環境資源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其履行環境資源保護義務
E.李某對某市生態環境局任命王某為綜合監督處副處長的決定不服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9.簡述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
30.簡述預防原則的意義。
31.簡述國際環境合作原則的含義和意義。
32.簡述突發環境事件的定義與分類。
四、論述題:本題15分。
33.論公眾參與原則的含義和實施該原則的制度措施。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
34. (10分) 2018年6月,一頭亞洲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次闖入A村,毀壞了該村大量莊稼,造成該村村民嚴重經濟損失。村民李某(年滿16 周歲)損失最為嚴重,李某為防止亞洲象再次毀壞莊稼地便將該頭亞洲象殺害.
問: (1) 李某是否構成犯罪?為什么?
(2) A村村民遭受的損失能否得到補償?補償主體是誰?為什么?
(3)亞洲象的所有權歸屬于誰?
35. (15 分) 2010 年,李某經當地政府批準在沿海灘涂上經營了一個鮑魚養殖場。自2016年5月開始,當地的幾家化工廠將產生的污水經鮑魚養殖場所在灘涂流入大海。2018年5月,李某發現鮑魚大面積死亡,造成經濟損失100萬元。經相關部門監測,鮑魚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養殖海域內存在大量有機物。經環保部門對養殖場附近排污企業監測,發現總共有兩家排污企業排放有機物。其中,A化工廠排放有機物嚴重超標,B化工廠排放的污水雖然未超標,但污水所含物質仍為有機物。
問: (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相關污染企業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應以誰作為被告?為什么?
(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是否已過訴訟時效?為什么?
(3)若A化工廠所在地甲市乙縣生態環境局針對其超標排放行為作出了責令停產停業的行政處罰,A化工廠對此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門提起環境行政復議?請說明理由。
延伸閱讀
- 自考中資審、免考、畢業是否可以同時辦理?
- 自考考生報考同一學歷層次第二專業,可免考哪些課程?
- 自學考試中什么是增考?何時報名?
- 自考英語及高等數學等課程調整為選修課程了嗎?
- 如果無法參加本次自學考試,是否記入誠信檔案?
- 加分政策解讀:自考單科最高可加十多分?
自考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