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自考2010年10月真題
摘要:本試卷為選擇題型,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應用等題型。
軟件工程自考2010年10月真題及答案解析
本試卷為選擇題型,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應用等題型。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以文檔作為驅動,適合于軟件需求很明確的軟件項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 )
A.噴泉模型
B.增量模型
C.瀑布模型
D.螺旋模型
2.為每個模塊完成的功能進行具體描述,把功能描述轉變?yōu)榫_的、結構化的過程描述的階段是( )
A.概要設計
B.詳細設計
C.編碼
D.測試
3.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是支持軟件整個生存周期各階段或部分階段的相關的一組( )
A.軟件模型
B.軟件過程
C.軟件工程
D.軟件工具
4.從結構化的瀑布模型看,在軟件生存周期的幾個階段中,對軟件的影響最大是( )
A.詳細設計階段
B.概要設計階段
C.需求分析階段
D.測試和運行階段
5.數(shù)據(jù)字典是軟件需求分析階段所采用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 )
A.數(shù)據(jù)定義
B.數(shù)據(jù)通訊
C.數(shù)據(jù)庫設計
D.數(shù)據(jù)維護
6.系統(tǒng)定義明確之后,應對系統(tǒng)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 )
A.軟件環(huán)境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經(jīng)濟可行性、社會可行性
B.經(jīng)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社會可行性
C.經(jīng)濟可行性、社會可行性、系統(tǒng)可行性
D.經(jīng)濟可行性、實用性、社會可行性
7.模塊內聚性最好的是( )
A.邏輯內聚
B.時間內聚
C.功能內聚
D.通信內聚
8.設計軟件結構一般不確定( )
A.模塊之間的接口
B.模塊間的調用關系
C.模塊的功能
D.模塊內的局部數(shù)據(jù)
9.軟件結構化設計中,好的軟件結構應該力求做到( )
A.頂層扇出較少,中間扇出較高,底層模塊低扇入
B.頂層扇出較高,中間扇出較少,底層模塊高扇入
C.頂層扇入較少,中間扇出較高,底層模塊高扇入
D.頂層扇入較少,中間扇入較高,底層模塊低扇入
10.兩個模塊都使用同一張數(shù)據(jù)表,模塊間的這種耦合稱為( )
A.公共耦合
B.內容耦合
C.數(shù)據(jù)耦合
D.控制耦合
11.軟件可靠性是軟件在給定的時間內,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系統(tǒng)完成所指定功能的( )
A.可用性
B.適應性
C.概率
D.可移植性
12.劃分模塊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用范圍應在其控制范圍之內
B.控制范圍應在其作用范圍之內
C.作用范圍與控制范圍互不包含
D.作用范圍與控制范圍不受限制
13.重用率高的模塊在軟件結構圖中的特征是( )
A.扇出數(shù)大
B.扇入數(shù)大
C.扇出數(shù)小
D.內聚性高
14.構造原型時,主要考慮( )
A.全部功能
B.原型要體現(xiàn)的特征
C.全部細節(jié)
D.全部需求
15.快速原型模型的主要特點之一是( )
A.開發(fā)完畢才見到產品
B.及早提供全部完整的軟件產品
C.開發(fā)完畢后才見到工作軟件
D.及早提供工作軟件
16.COCOMO估算模型是( )
A.模塊性成本模型
B.結構性成本模型
C.動態(tài)單變量模型
D.動態(tài)多變量模型
17.與軟件開發(fā)需求分析、設計及編碼階段相對應的軟件測試步驟是( )
A.組裝測試、確認測試、單元測試
B.單元測試、組裝測試、確認測試
C.單元測試、確認測試、組裝測試
D.確認測試、組裝測試、單元測試
18.軟件維護產生的副作用是指( )
A.開發(fā)時的錯誤
B.隱含的錯誤
C.因修改軟件而造成的錯誤
D.運行時的誤操作
19.比較理想的可重用軟件結構是( )
A.子程序庫
B.源代碼及文件
C.對象
D.類
20.面向對象建模得到的三個模型,其中核心的模型是( )
A.對象模型
B.功能模型
C.邏輯模型
D.動態(tài)模型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計算機程序及其說明程序的各種文檔稱為_______。
12.IDEF0用來描述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及其聯(lián)系,建立系統(tǒng)的_______。
13.結構化分析方法是一種面向_______的開發(fā)方法。
14.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從_______角度評價開發(fā)一個新的軟件項目是否可行。
15.模塊有四個基本屬性,其中反映它的內部特性的是_______。
16.確認測試可以發(fā)現(xiàn)軟件系統(tǒng)是否符合用戶的_______要求。
17.在算法描述工具中,_______是一種由左往右展開的二維樹型結構。
18.動態(tài)模型是與時間和變化有關的系統(tǒng)性質,它描述了系統(tǒng)的_______結構。
19.成本估算方法中,有自頂向下估算方法、自底向上估算方法和_______方法。
110.隨著軟硬件環(huán)境變化而修改軟件的維護活動稱為_______。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1.軟件生存周期模型
22.模塊
23.可維護性
24.繼承性
25.投資回收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1.簡述軟件危機產生的原因。
32.簡述需求分析的概念及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務。
33.簡述數(shù)據(jù)流圖的分類及每一類的特點。
34.簡述建立對象模型的過程。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0小題13分,第41小題12分,共25分)
41.某公司承擔空中和地面運輸業(yè)務。計算貨物托運費的比率規(guī)定如下:
空運:如果貨物重量小于等于2kg,則一律收費6元;如果貨物重量大于2kg而又小于等于20kg,則收費3元/kg;如果貨物重量大于20kg,則收費4元/kg。
地運:若為慢件,收費為1元/kg。若為快件,當重量小于等于20kg時,收費為2元/kg;當貨物重量大于20kg時,則收費為3元/kg。
下列步驟是應用判定表方法描述以上案例的過程。請根據(jù)題意,在條件取值表的“取值”列中填入相應內容,并在初步判定表和簡化后的判定表中填入條件取值表中規(guī)定的符號。(1)條件取值表
(2)初步判定表
(3)簡化后的判定表
42.某一8位微機,其八進制常數(shù)定義為:以零開頭的數(shù)是八進制數(shù),其值的范圍是-177~177,如05,0127,-065。
下列步驟是應用等價類劃分法設計上述案例測試用例的過程。請根據(jù)題意,在劃分等價類表中的編號⑩和編號11處填入相應內容,并在合理等價類測試用例表和不合理等價類測試用例表中的“期望結果”與“覆蓋范圍”二列中填入相應的內容。(1)劃分等價類并編號
(2)為合理等價類設計測試用例
(3)為不合理等價類設計測試用例
延伸閱讀
- 考前自救指南:希賽自考題庫快速提分
- 自考專屬刷題工具,刷題即提分!
- 最后9天,自考歷年真題應該怎么刷?
- 自考備考一站式服務:希賽自考題庫APP
- 0基礎逆襲秘籍:希賽全套自考學習包(含智能題庫)
- 避開備考誤區(qū)!用希賽自考APP快速提分!
自考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