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畢業論文范文: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
摘要:很多考生自考通過所有的考試以后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畢業論文,而且畢業論文并不是簡單就可以糊弄過去的,尤其是對于想要學位證的同學來說。本文為大家整理提供自考畢業論文范文: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供大家參考使用。
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漢語言的發展已經走出國門,面向世界。高校作為為祖國建設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終將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重點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的語言和文學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對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沖擊日益明顯,高校也紛紛開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優化探索。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漢語言文學的良性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新媒體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面臨的考驗
1.網絡流行語沖擊著漢語言文學教學
新媒體環境下衍生出許多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是結合人們的實際生活,對人們工作和學習內容進行的加工創造,一般較為詼諧。這些語言依靠網絡的快速傳播,逐漸在網絡中形成語言潮流,成為新型“網紅”,進而活躍在人們日常交流中。網絡流行語與傳統漢語在字面和語法上有較大的區別,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給網民帶來了新鮮感,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歡迎。新媒體時代對于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流行語是對傳統漢語的加工創造,促進了漢語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漢語特色品牌在國際的推廣。例如在網絡流行的“套路”,原本是武術形式的一種,但是網民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即是對對方精心策劃、設計敵方的描述詞。民眾對網絡流行語的接受程度較高,且接受人群不受年齡限制的特點成為網絡流行語的優勢,網絡流行語也因此在網絡交流中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甚至逐步向現實生活延伸,為人們在交流方式的選擇上提供了新的選項,使溝通的趣味性增強。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文化發展良莠不齊,在虛擬空間中,常常充斥著不文明的用語行為。部分網絡流行語改變了漢語原本嚴謹的語法結構,將語序進行了顛倒。雖然改變后的語言在交流中可以被理解,但是在書面上是不適合出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漢語言的規范使用原則,對正在學習語言表述的學生來說起到了錯誤的示范,使得學生在漢語言的學習上受到了阻礙,不利于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提升。
2.漢語言文學受眾地位和作用的轉變
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今的漢語言文學受眾地位和作用發生了一些轉變。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現實交流障礙”,這部分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往往表現得極具領導力,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實時事件能夠侃侃而談,他們在網絡世界中能輕易獲得別人的支持,同時享受被擁護的感覺。一旦回歸現實,這些學生就不再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當面對真實存在的交流對象時往往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心中會產生恐懼心理,且容易變得自卑。這兩種不同的境遇在學生心中形成巨大的落差,讓學生開始有意地逃避現實,沉迷于網絡的虛擬現實,致使自己正常的生活狀態被打亂。由于長時間依賴于電子產品進行交流,許多學生書寫文字的能力也出現了退步,常常在文字材料的撰寫中出現提筆就忘、下筆就錯的尷尬情況,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書法藝術在學生心中的存在感逐漸被削弱,漢語言文化的傳承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同形式的新媒體的出現,賦予了漢語言文學傳播更為豐富的傳播載體,但由于人們的網絡用語方式受到的約束極小,受眾群體不僅僅是大學生,也可能是小孩或中老年人,因此傳統漢語言文學的受眾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影響了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正確的漢語言規范習慣的養成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3.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脫離
漢語言文學的教育目標是以服務人們生活交流為前提的。在萬象更新的新媒體時代,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在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仍然強調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看法和教學感受。大學生由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強加灌輸,不僅達不到知識傳授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如今,各色各樣的新媒體元素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在這些元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生活用語習慣和語言組織方式都發生了一些改變。教師要想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取得突破,首先就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對新媒體以及新媒體環境進行必要的了解,掌握相關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制定合理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計劃,將新媒體元素巧妙地與漢語言文化相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加強漢語言文學與學生生活的黏性,讓漢語言文學成為學生在新媒體環境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優化策略
1.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網絡流行語,加強漢語言文學的規范教學
如今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已處于新媒體環境下,面對不可規避的網絡流行語,應該正確對待網絡流行語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帶來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時,不可將網絡流行語全盤否定,應該在承認網絡流行語趣味性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辯證地看待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較為幽默、詼諧,更易于被學生應用于交流、溝通中,如果教師一味地否定網絡流行語,會打消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網絡流行語作為漢語言的衍生物,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網絡流行語在形成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指導,在表達上不夠嚴謹,不符合漢語言文學的嚴密性,對此教師要加強漢語言規范教學,讓學生具備漢語言文學素養,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中不受不良文化的干擾,保持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文學風尚。
2.利用網絡平臺刺激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具備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能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豐富課堂結構。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可以依托新媒體的時代背景,利用網絡平臺刺激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利用學生經常使用的微博、知乎、豆瓣等發起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話題,引發討論,提升漢語言文學在網絡中的熱度,獲得更多、更廣的關注度。教師以學生熟悉的方式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避免了刻板、生硬的教學印象的形成,讓學生能夠主動融入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創建綜合性多元化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應該遵循綜合性原則,要包容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糾正“填充式”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漢語言文學是一門主觀性非常強的學科,不應該采取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要將課堂內容豐富化,多元化,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只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多元化的創新,才能讓學生的語言思維不被固化,為漢語言魅力在新媒體環境中的散發保駕護航。
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應該墨守成規,要勇敢地走出去,探索新的教學思路。高校應該結合當前的新媒體環境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進行創新探索,同時也要在新媒體環境中保持正確的教學態度,對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教學思考進行辨別性的改進,讓漢語言文學更加富有時代的人文氣息。本文從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網絡流行語、利用網絡平臺刺激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積極性、創建綜合性多元化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三個方面對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優化策略進行分析探討,但由于個人的見識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做到深入淺出、面面俱到,僅供同行業人員參閱,以期為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提供一點參考,為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傳承盡綿薄之力。
作者:班嵐 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延伸閱讀
- 考前自救指南:希賽自考題庫快速提分
- 自考專屬刷題工具,刷題即提分!
- 最后9天,自考歷年真題應該怎么刷?
- 自考備考一站式服務:希賽自考題庫APP
- 0基礎逆襲秘籍:希賽全套自考學習包(含智能題庫)
- 避開備考誤區!用希賽自考APP快速提分!
自考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