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畢業論文范文:新詞匯的來源與出現原因分析
摘要:很多考生自考通過所有的考試以后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畢業論文,而且畢業論文并不是簡單就可以糊弄過去的,尤其是對于想要學位證的同學來說。本文為大家整理提供自考畢業論文范文:新詞匯的來源與出現原因分析,供大家參考使用。
新詞匯的來源與出現原因分析
摘要:選取網絡交際和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率較高的100個新詞匯,通過分析它們的來源和原因,研究其價值,探討其未來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新詞匯;來源;原因;趨向;
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轉變,語言也不斷地發展變化,首當其沖的就是新詞匯不斷產生。新詞匯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人口、物質、道德、文化、習俗等息息相關。所謂新詞匯是伴隨著一個新事物、新思想而產生的語詞。它們或是新鍛造的語詞,或是在老詞原義的基礎之上賦予新的語義。
當前人們對國內新詞匯研究就研究對象而言可分為:一是研究新詞匯對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例如杜鑫(2017)[1]、陳巖等人(2017)[2]等;二是研究新詞匯的構詞法。例如王夢琦(2016)[3]等。三是中外新詞匯的對比研究。例如章宜華(2003)[4]、李娜(2016)[5]等。而對新詞匯產生的來源、原因等分析較少,尤其是新詞匯發展趨勢研究更少。
我們收集了最新的使用頻率較高的100個新詞匯,追溯其出現的源頭,分析其產生的形式、特點、原因等,以期探求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向。
二、新詞匯的來源
分析我們收集使用頻率較高的100個新詞匯,它們的主要來源可分為:
(一)創造新詞匯:
是指以前沒有的語詞伴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而出現的新詞匯。
1.反切式造新詞。
這類新詞是將原有的兩個音節漢字融合而變為一個音節漢字(一般由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合并,類似古漢語中的反切)。
如“造”=“知道”選取了“知”字的聲母和“道”字的韻母,使其組合在一起,造成新詞匯。合音字兼有原詞的音和義,還具備一定的造新詞功能。例如用其組語詞“不造”就是不知道的意思。用于句子中:“你造嗎?”“我不造”“造不造”等。
2.新動態造詞。
這類新語詞源于一些熱門事件,荒誕事件,顯示出其最新的動態。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
(1)熱門新聞事件:例如“有錢就是任性”起源是《錢江晚報》所報道的一個老人,在被騙7萬之后,已經認識到被騙,卻認為“才這么點錢,公安應該不會管的”就主動受騙。連騙子都震驚了。最后騙了老人54萬元,直到被警察逮捕,網友評價:有錢就是任性。
(2)熱門游戲:例如“擼啊擼”來自于英雄聯盟這個網絡游戲。League of Legends簡寫LOL,翻譯成漢語就是英雄聯盟。(因為這個簡寫也叫擼啊擼)
(3)熱門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例如“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洪荒之力”源于熱門電視劇《花千骨》,即妖神之力,后泛如天地初開之時這種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2016年8月8日,里約奧運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國選手傅園慧接受采訪時說:“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快速走紅網絡。甚至紅到了國外。“控制不了體內的洪荒之力”也成為網友調侃的常用語。再如“承包魚塘體”基本句式為“我要讓全世界知道,這……被你承包了。”源于電視劇《杉杉來了》,飾演腹黑傲嬌總裁的張翰懷抱趙麗穎,說出的一句臺詞:“我要讓全世界知道,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
(4)熱門歌曲:例如“老司機”出自云南山歌《老司機,帶帶我》,引申為指那些長期混跡于各大網絡社區、掌握了豐富的網絡資源的人。現常為調侃語。常用的句式為“老司機,帶帶我”“老司機”“老司機,帶我飆車”等。
(5)名人言語通過引申運用、歸納統稱等創造新詞匯:例如“小目標”起源于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參加電視節目《魯豫有約》中的一句話“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掙一個億”因這個小目標相對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天大的目標,而被廣而傳之。
(6)現代傳媒輸入法造詞:如“神馬”這一詞是有些網友在使用輸入法打“什么啊”時,常常漏掉分隔符號,系統認為“ma”是一個字的拼音,于是出現了現在“神馬”一詞。因為打字速度非常快,經常在打“什么啊”打了一個“神馬”字,所以“神馬”這個詞開始被廣泛使用,很快就成了網絡新詞匯。
(二)舊詞新用:
是指在原有語詞意思上賦予新的意義,我們分析發現這類語詞多是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語詞。舊詞引用產生的方式也很多:
1.擴大方言詞語適用范圍。
這類語詞本是在部分方言中使用的,由于種種原因擴大使用區域成為全國人民熟知且使用的語詞。如“走你”源于北方方言,在方言中是語氣助詞;如“腫么了”=怎么了,由山東棗莊一帶土話演化而來的;“藍瘦、香菇”是“難受、想哭”的諧音,這是在方言中nl不分、gk不分造出的新詞匯。
2.句子的縮略形式。
這一類型的語詞往往是人們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為了快速傳達信息將長句子詞匯化的結果。如“然并卵”是“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的意思,“碎一地”是“節操碎一地”的簡稱,“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略形式等等。
3、取自語詞的諧音。
為了達到某種預期的效果放著漢語中本有的語詞不用而采用音同或者音近語詞來表示。如“大蝦”是“大俠”的諧音;“蒜你狠”是“算你狠”的諧音等。
(三)借用外來詞:
是指從其他語言中借來的語詞。外來語詞進入漢語形成新語詞主要呈現以下兩種趨勢:
1.直接音譯:
用漢字記錄源語言語詞的語音,主要突出的是音。如“血拼”音譯自英文“SHOPPING”,是指狠狠的購物。
2.音譯+義譯:
用漢字將源語言的語詞語音和意義結合翻譯。如“思密達”是從朝鮮語轉化而來的、“偶滴個神啊”是oh,my god的英譯等等。
三、新詞匯出現原因分析
(一)互聯網是新詞匯傳播的重要傳播媒介
任何文化的傳播必定都需要有一定的載體作為其傳播的形式。當今社會文化傳播的重要的媒介之一是互聯網。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這意味著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認可了互聯網這種傳播媒介。而互聯網本身傳輸速度快、范圍廣、時效性高等特點,使其具備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誕生一個新的語詞要迅速被人所知曉并最終認同,互聯網平臺無疑是最佳選擇。另外由于網絡自身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為隔著計算機不用面對面,可以讓普通人在相對隱蔽的環境中暢所欲言,表達他們的觀點,人們更樂意在網絡平臺交流,也由此帶動了大批新詞匯的產生和發展。
(二)新詞匯與當今的社會熱點越來越緊密相連
任何一個新詞匯都是當代社會的產物。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再加上網絡平臺的興起,使人們能快速了解到許多新鮮的事件,進一步擴展了人們的視野,給在熱門事件下產生新詞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分析的新詞匯增加情況來看,大多的新詞匯來自于網絡文化。
(三)新詞匯及時反映民意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意愿的表達,有些新詞匯的出現可能僅僅只表示一種娛樂和玩笑,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更成為了一種民意表達的工具。他們往往是以社會事件或熱點問題為素材,表達自己的參與意識、輿論意識和批判精神。如一些網絡新詞匯已經形成一種尖銳的諷喻說話方式,它們的特點是極其簡短,對轟動性的新聞或不正常的事情進行高度概括,以表達網民對其事件的看法與態度如“我爸是李剛”“釣魚執法”“俯臥撐”“官二代”“拼爹”“你懂的”等等。這些現象都反映了我國民眾的輿論監督功能,對我國風氣的整頓和廉政政府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四)新詞匯是人們求新、求奇的結果
當今的社會人民不再只是人云亦云,更多的是追求個性的表達,希望能制造出“具有創新性的藝術語言和充滿詩意和哲理的生活語言”[6]。語言的諸多要素中詞匯是變化最快的,新詞匯就成為了最佳選擇。新詞匯產生后迅速進入到交際環境尤其是網絡環境,出于好奇人們很容易接受和傳播新詞匯,使新詞匯的使用頻率和范圍迅速擴大。
四、新詞的特點
不管當今的這些新詞匯呈何種形式,其大致可顯示出以下幾種特點:
(一)創新性。
創新性是一個新詞匯最大的特點。網絡語言擺脫了語言的規范化的束縛,運用思維的自由性,創造出新的詞語。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的言語的創造能力具有無限性,新詞匯的創新性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如“神馬”“洪荒之力”“造”等新詞匯。
(二)經濟性。
經濟性主要表現在用字簡潔。網絡詞語出現了很多的形式,如:“字母詞”“符號詞”的產生更能體現出網絡詞語的經濟原則。如“AAA制”“(⊙o⊙)哦”等。
(三)風趣性。
風趣性使網絡語言更加吸引人的積極使用并進行流傳。比如說:“霉女、菌男”其實是指“美女、俊男”等。
(四)庸俗化。
在網絡詞語的不斷追求個性的潮流中,網絡詞語還充斥著粗俗化的趨向。
(五)方言韻。
從新詞匯來源看,我們可以了解部分新詞匯來自于方言的諧音或者變義,方言型新詞匯的出現反映了各地方言的使用和融合,有助于我們推進語言的和諧。如:“走你”等一系列方言新詞匯。
五、新詞匯的發展趨勢預測
在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文化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中傳統漢語的一些閱讀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新詞匯的出現恰好能夠化解這個尷尬的局面,它們豐富了漢語的詞匯,增加了多樣化的表達方法,使得它們更加地接地氣,適應人們的需求。這一現象表明漢語要想得到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創新,發展新詞匯,走上國際化發展道路。另外拋開這些表面的意義,深入剖析有些新詞匯為何“大熱”,有些新詞匯為何“爆冷門”,以及其背后生成的社會環境和形成的復雜原因,這些都有助于我們了解社會大眾心態。因為大部分的新詞匯來源于對應的負面新聞和社會現象,即使是純娛樂性質的社會新詞匯也會對社會現象有所反映。每一種語言文化都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相一致,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一)從產生的主要媒介看,新詞匯與網絡的連接越來越密不可分。
從新詞匯的構成而言,網絡新詞匯占據其絕大部分。這和社會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息息相關。隨著手機、電腦的普遍使用,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迅速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表達自身的想法傳播信息。可以說現在的絕大部分新詞匯是來自于互聯網,并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一種全新的語言表達和文化景觀。
(二)從使用人群來看,新詞匯的產生和使用人群呈現年輕化。
新詞匯的使用者大多是年輕人,年輕人是創造和消費的主力軍。這一發展趨勢和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富有創新力的特性是相關的。另外當今的新詞匯基本都是基于互聯網產生的,而年輕人作為網絡使用的主力軍,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可以利用網絡知曉社會的最新動態,并借助網絡平臺積極交流和探討,傳播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新詞匯”。
(三)從產生來源來看,合音法、創新法構成的新詞匯可能是大勢所趨。
隨著網絡語言的興起,使用的人群越來越大,方言、官話混用,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諧音,這些現象混淆了普通話的發音和漢字的書寫,引發了文化的混亂。尤其是現在使用新詞匯的低齡化,漢字的不規范不利于我們下一代的教育,宣傳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此現象引起了我國政府重視,在學校里要求說標準普通話和寫正規漢字。合音法和創新法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是在不脫離現實狀況和文化主流下進行的創新,也沒有和我國的規范漢字進行沖突。
(四)從表達內容來看,以后的新詞匯更多是用來表達一種草根文化。
是一種平民百姓的輿論反映。隨著社會體制的完善,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熱衷于參與國家大事的監督工作。人們往往通過媒體網絡來使用新詞匯表達自己的不滿,然后增加其曝光度,從而達到一種監督效果。
(五)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詞匯以后的發展趨勢會越來越國際化。
現在我們就是一個地球村,而國家就是其中的農戶,它把家家戶戶緊密相連,也把其中的語言文化帶到了世界的大舞臺上不斷融合碰撞,像“圖破圖樣森”這一新詞匯就是取自一句英文“too young,too simple”。因為經濟的全球化勢必會帶來語言文化的全球化,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六、結語
盡管不斷創新的新詞匯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對人們的日常用語尤其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在當前機制下許多新詞匯還是處于不尷不尬的位置,很多新詞匯還是不被社會主流文化所接受。這些新詞匯一方面極力表達內心情感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受到社會條件的限制,只是在極其狹窄的范圍內使用。我們應該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新詞匯,對于那些反映民聲的新詞匯分析其群眾心態,對于那些不太客觀的新詞匯加以規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新詞匯的發展。新詞匯將成為一種語言的時尚,引領語言的時尚潮流!
參考文獻:
[1]杜鑫.這些新詞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N].工人日報,2017-03-13.
[2]陳巖等人.從八個新詞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脈動[N].四川日報,2017-03-07.
[3]王夢琦.漢語新詞中仿詞造詞法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6.
[4]章宜華.信息時代新詞的產生與構造理據[J].辭書研究,2003,(5).
[5]李娜.關于日源漢語新詞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6.
[6]于學敬.網絡新詞語的語用價值及教育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延伸閱讀
- 考前自救指南:希賽自考題庫快速提分
- 自考專屬刷題工具,刷題即提分!
- 最后9天,自考歷年真題應該怎么刷?
- 自考備考一站式服務:希賽自考題庫APP
- 0基礎逆襲秘籍:希賽全套自考學習包(含智能題庫)
- 避開備考誤區!用希賽自考APP快速提分!
自考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