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藥品召回既是危機管理終點,亦是質量體系檢驗節點。企業需通過預案演練、藥監溝通機制及財務核銷制度,平衡患者權益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唯有將合規意識融入全鏈條運營,方能在風險來臨時從容應對,守護公眾用藥安全。
藥品召回是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的核心機制,也是企業合規運營的關鍵環節。根據2025年最新修訂的《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及行業實踐,下文小編將從法律框架、操作流程、風險防控三方面解析藥品召回的合規要點,以便大家了解~
一、法律框架
1、責任主體調整
新規將召回主體由“藥品生產企業”擴展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涵蓋研發機構、進口商等。MAH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對藥品安全隱患承擔首要責任。例如,某跨國藥企因未及時報告境外召回信息,導致境內代理人被納入重點監管名單,凸顯責任追溯的嚴格性。
2、召回范圍擴大
召回范圍覆蓋研制、生產、儲運、標識等全環節,包括不符合GMP/GSP規范、標簽說明書缺陷等問題。某中藥企業因包裝未標注“孕婦禁用”被責令召回,即使未造成實際危害,仍因標簽缺陷被處罰,體現“零容忍”監管趨勢。
二、操作流程
1、風險評估與分級
根據安全隱患嚴重程度,召回分為三級:
(1)一級召回:24小時內啟動,適用于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危害的藥品(如疫苗污染事件);
(2)二級召回:48小時內啟動,針對可逆性危害(如藥物過量風險);
(3)三級召回:72小時內啟動,涉及非健康危害的合規性問題(如包裝破損)。
某企業因混淆召回等級,將本應一級召回的劣藥按三級處理,導致召回不徹底,被藥監部門責令重新召回并罰款。
2、全鏈條協同執行
(1)MAH:制定召回計劃,明確范圍、時限、措施,并報省級藥監部門備案;
(2)經營企業:72小時內上報風險,停止銷售并協助追溯流向;
(3)醫療機構:優先聯系患者停藥,通過電子病歷系統逆向追溯用藥記錄。
某連鎖藥店因未及時鎖定庫存,導致召回藥品繼續銷售,被暫停GSP認證并公開通報。
3、銷毀與再利用規范
需銷毀的藥品須在藥監部門或公證機構監督下進行,禁止延長有效期或混批返修。某企業試圖將召回藥品更換包裝后重新上市,被認定為“重大違法”,吊銷生產許可證。
三、風險防控
1、建立雙軌監測機制
企業需同步監測不良反應報告與消費者投訴,經營單位應在72小時內上報風險。某藥企通過AI系統實時分析社交媒體輿情,提前3天發現藥品雜質超標風險,主動召回避免重大事故。
2、強化跨部門協作
召回涉及生產、質量、物流、法務等多部門,需建立專項小組。某跨國企業組建由醫學、市場、KA部門參與的“召回指揮部”,48小時內完成全球產品線風險評估,縮短召回周期50%。
3、完善檔案與追溯體系
召回檔案需保存至少5年,包括通知單、客戶確認單、銷毀記錄等。某企業因缺失購銷記錄被觸發《藥品管理法》第124條處罰,罰款金額達貨值10倍。
四、行業趨勢
1、區塊鏈技術應用
部分企業試點“藥品召回鏈”,通過區塊鏈存證實現全流程追溯。某創新藥企利用智能合約自動觸發召回通知,將患者響應時間從72小時縮短至4小時。
2、跨國召回協同
進口藥品境外召回需在10個工作日內報告境內共用生產線情況。某外資企業因未及時通報境外疫苗召回信息,導致境內同款產品被暫停使用,損失超2億元。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