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審方需藥師具備扎實的藥學知識、臨床思維與風險意識。通過合規性篩查打牢基礎、合理性評估把控核心、安全性核查防范風險,并結合工具與溝通技巧提升效率,藥師可有效履行“用藥安全守門人”職責,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
審方是執業藥師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的核心職責,需在30秒至1分鐘內完成一張處方的合規性、合理性與安全性審查。結合《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及臨床實踐案例,本文從“合規性審查-合理性評估-安全性核查”三階段構建審方體系,幫助藥師快速識別處方問題。
一、合規性審查
合規性是審方的首要原則,需從格式、簽名、日期等細節入手,快速篩查明顯違規問題。
1、處方格式與簽名核查
(1)格式規范:檢查處方是否包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藥品名稱、規格、數量、用法用量等核心信息。例如,某兒科處方未標注患兒年齡,直接標注“兒童用”,需退回醫生補充具體年齡或體重信息,因兒童用藥劑量需按體重/體表面積精確計算。
(2)簽名與資質:確認處方醫師是否具備相應處方權(如麻醉藥品需麻醉科醫師簽名),藥師需核對醫師簽名與備案印章是否一致。某社區醫院曾出現非執業醫師代簽處方的情況,藥師通過比對簽名庫及時發現并攔截。
2、日期與有效期核查
(1)時效性:普通處方有效期為3天,急診處方為1天,慢性病長期處方可延長至4周。若某患者持5天前的普通處方取藥,藥師需要求醫生重新開具。
(2)超量處方:門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不超過3日用量。某高血壓患者處方開具“硝苯地平控釋片30片×2盒(60日用量)”,藥師需與醫生溝通,確認是否為慢性病長期處方或存在分次取藥需求。
二、合理性評估
合理性審查需結合患者診斷、藥物適應癥、劑量療程等要素,識別“無指征用藥”“劑量錯誤”等典型問題。
1、適應癥與禁忌癥匹配
(1)無指征用藥:某感冒患者處方中包含“阿莫西林膠囊”,但臨床診斷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無依據,藥師需建議醫生停用。
(2)禁忌癥篩查:對過敏體質患者,需核對藥物過敏史。例如,青霉素過敏患者處方中若出現“頭孢呋辛”,藥師需警惕交叉過敏風險,建議改用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
2、劑量與療程核查
(1)劑量超標:某糖尿病患者處方“二甲雙胍片0.85g tid”(每日2.55g),而《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最大劑量為2g/日,藥師需建議醫生調整劑量。
(2)療程過長:某急性支氣管炎患者處方“左氧氟沙星片0.5g qd×14天”,而社區獲得性肺炎指南推薦療程為5-7天,藥師需與醫生確認是否為誤開或存在特殊病情。
三、安全性核查
安全性審查需關注藥物相互作用、重復用藥及特殊人群(如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風險。
1、藥物相互作用識別
(1)藥效增強/減弱:某冠心病患者同時服用“辛伐他汀片40mg qn”與“胺碘酮片0.2g bid”,胺碘酮可抑制辛伐他汀代謝,導致橫紋肌溶解風險增加,藥師需建議將辛伐他汀劑量降至20mg/日或換用普伐他汀。
(2)毒性疊加:某痛風患者處方“別嘌醇片0.1g tid”與“巰嘌呤片50mg qd”,別嘌醇可抑制巰嘌呤代謝,導致骨髓抑制風險升高,藥師需建議醫生停用其中一種藥物。
2、特殊人群用藥調整
(1)孕婦用藥:某孕婦處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雖為局部用藥,但氟喹諾酮類可透過胎盤屏障,可能影響胎兒軟骨發育,藥師需建議改用紅霉素眼膏。
(2)肝功能不全:某肝硬化患者處方“對乙酰氨基酚片0.5g tid”,肝功能不全時對乙酰氨基酚代謝減慢,易導致肝損傷,藥師需建議改用布洛芬或調整劑量。
四、高效審方工具與溝通技巧
1、利用電子處方系統:通過系統內置的“用藥警示”功能(如重復用藥、劑量超限提示)快速定位問題。
2、與醫生建立溝通模板:使用標準化語言反饋問題。
3、持續學習更新知識:關注FDA、NMPA發布的藥品安全警示,定期參加臨床藥學培訓。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