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兩類考試均涵蓋基礎、預防、臨床和綜合應用4門科目,每門科目100道題,每題1分,考試范圍以《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大綱(2025版)》(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為準。
一、獸醫全科類考試內容
(一)基礎科目(100分)
- 獸醫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20分):主要考查獸醫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內容,同時涵蓋獸醫職業道德規范,比如執業獸醫應遵循的職業操守、從業準則等,目的是確保考生具備依法從業、遵守職業規范的意識。
- 動物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20分):涉及動物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位置關系,以及動物組織的組成、結構和功能,還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和規律。例如不同家畜骨骼的形態特征、心臟的解剖結構,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的特點,以及胚胎發育中從受精到器官形成的各個階段變化等知識。
- 動物生理學(13分):重點關注動物機體的生理功能及其調節機制。像動物的呼吸、消化、循環、泌尿、生殖等系統的生理過程,如氣體交換的原理、胃腸蠕動的調控、心臟泵血的機制等,以及動物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調節。
- 動物生物化學(12分):包含動物體內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如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等過程,以及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像核酸、酶、維生素等物質在動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 獸醫病理學(20分):研究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形態結構、代謝和功能的改變。例如不同類型炎癥的病理變化、常見疾病的病理發展過程,如豬瘟、雞新城疫等疫病在組織器官層面的病理特征。
- 獸醫藥理學(15分):考查各類獸藥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體內過程、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等。比如抗生素類藥物的抗菌譜、作用原理,以及在治療不同動物疾病時的合理用藥劑量和方法。
(二)預防科目(100分)
- 獸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35分):一方面是微生物學部分,涉及細菌、病毒、真菌等各類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等,如大腸桿菌、禽流感病毒的形態、結構與致病機制;另一方面是免疫學部分,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的組成與功能,以及動物機體的免疫應答過程和免疫防治方法,像疫苗免疫接種的原理與應用。
- 獸醫傳染病學(30分):圍繞各種動物傳染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和防控措施展開。例如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重要動物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疫情監測與防控。
- 獸醫寄生蟲學(25分):涵蓋各類動物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機制、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像豬蛔蟲、雞球蟲等寄生蟲的發育過程、對動物機體的損害,以及針對不同寄生蟲感染的驅蟲藥物選擇和使用方法。
- 獸醫公共衛生學(10分):主要涉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知識,動物防疫檢疫的相關法規與技術,以及動物性食品安全的相關內容。比如常見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炭疽病的公共衛生意義,動物檢疫的程序和標準,以及保障動物性食品質量安全的措施。
(三)臨床科目(100分)
- 獸醫臨床診斷學(20分):教授如何通過問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基本檢查方法,對動物疾病進行初步診斷,以及常見實驗室檢查(如血液學檢查、尿液檢查等)、影像學檢查(如X線、超聲檢查)結果的判讀與分析。例如根據動物的臨床癥狀和檢查結果,判斷可能患有的疾病類型。
- 獸醫內科學(20分):研究動物內科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癥狀、診斷和治療方法。涵蓋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等內科常見疾病,如牛前胃弛緩、犬肺炎、貓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的診治。
- 獸醫外科與手術學(30分):包括動物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如創傷、感染、腫瘤等,同時涉及外科手術的基本操作技術,如手術器械的使用、無菌操作原則、各種組織的縫合方法,以及常見動物手術(如剖腹產、骨折固定術等)的手術步驟與術后護理。
- 獸醫產科學(15分):主要針對動物繁殖相關的生理與病理知識,如母畜的發情鑒定、妊娠診斷、分娩助產技術,以及母畜產科疾病(如難產、產后感染等)和公畜繁殖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 中獸醫學(15分):包含中獸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等)、中藥方劑知識,以及針灸技術在獸醫臨床中的應用。例如如何根據中獸醫理論辯證論治動物疾病,常用中藥方劑(如銀翹散、四物湯等)的組成、功效與應用,以及穴位針灸治療動物常見疾病的方法。
(四)綜合應用科目(100分)
- 豬病(20分):考查豬常見疾病的臨床診斷、治療和防控,如豬瘟、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等重大疫病,以及豬腹瀉、豬呼吸道疾病等常見多發病的診斷思路、治療方案制定和綜合防控措施。
- 禽病(20分):聚焦于雞、鴨、鵝等禽類常見疾病,像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疫病的診斷要點、防治方法,以及禽類養殖過程中常見營養代謝病、中毒病的識別與處理。
- 牛羊病(25分):涉及牛、羊的各類疾病,包括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傳染病,以及牛羊的消化系統疾病(如瘤胃酸中毒)、產科疾病(如奶牛乳房炎)等的診斷與治療,還有針對牛羊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策略。
- 犬貓病(30分):以犬貓常見疾病為重點,涵蓋犬瘟熱、貓瘟、犬細小病毒病等傳染病,以及犬貓的皮膚病、眼科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同時關注寵物臨床診療中的特殊注意事項。
- 其他動物病(5分):包括馬、兔、貂等其他經濟動物和特種養殖動物的一些常見疾病知識,如馬鼻疽、兔球蟲病等疾病的基本情況和防治要點。
二、水生動物類考試內容
(一)基礎科目(100分)
- 獸醫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20分):同獸醫全科類,考查與水生動物養殖、診療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水生動物獸醫的職業道德規范,確保從業者依法依規開展工作。
- 水生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30分):研究常見水生動物(如魚類、蝦類、蟹類等)的解剖結構、組織特征,以及胚胎發育過程。例如魚類的骨骼系統、消化系統的解剖特點,不同組織的細胞組成與功能,以及魚類胚胎從受精到孵化的發育階段特征。
- 水生動物生理學(20分):主要關注水生動物的生理功能,如呼吸生理(鰓呼吸機制)、消化生理、滲透壓調節等,以及水生動物對水環境變化的生理適應機制,例如魚類在不同水溫、溶氧條件下的生理反應。
- 動物生物化學(15分):與獸醫全科類類似,涉及水生動物體內物質代謝(如糖、脂類、蛋白質代謝)及其調節,以及生物分子(核酸、酶、維生素等)在水生動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但側重點在于水生動物特有的代謝特點。
- 魚類藥理學(15分):專門研究用于魚類等水生動物疾病防治的藥物,包括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體內過程、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等。例如水產常用抗菌藥物、殺蟲藥物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二)預防科目(100分)
- 水生動物免疫學(30分):涵蓋水生動物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的組成與功能,以及水生動物機體針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應答過程,還有免疫預防(如疫苗應用)和免疫檢測技術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中的應用。
- 水生動物微生物學(33分):研究水生動物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等)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方法等。例如常見的魚類病原菌(如嗜水氣單胞菌)的形態、結構、致病機制,以及病毒感染的檢測技術。
- 水生動物寄生蟲學(25分):介紹各類水生動物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機制、診斷和防治方法。像魚類的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的生活史與防治手段,以及寄生蟲感染對水生動物健康和養殖效益的影響。
- 水產公共衛生學(12分):主要涉及水產養殖環境的衛生管理,水生動物疫病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以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例如養殖水體污染的防控、常見水生動物疫病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以及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措施。
(三)臨床科目(100分)
- 水產藥物學(20分):重點講解水產藥物的種類、藥理作用、使用方法、藥物殘留及控制等內容。包括如何根據水生動物疾病選擇合適的藥物,以及正確掌握藥物的劑量、用藥途徑和休藥期等知識,以確保合理用藥和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生動物病理學(22分):研究水生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以及病理變化過程。通過對患病水生動物組織器官的病理觀察,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為疾病診斷和防治提供病理學依據,例如魚類肝臟病變在不同疾病中的病理特征。
- 水生動物疾病學(58分):涵蓋各類水生動物常見疾病的病因、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包括傳染性疾病(如白斑綜合征、草魚出血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中毒病等,以及針對不同疾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如養殖環境調控、免疫預防、藥物治療等。
(四)綜合應用科目(100分)
- 飼料與營養學(25分):考查水生動物的營養需求,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評估,配合飼料的配方設計與質量控制,以及飼料投喂技術。例如不同生長階段魚類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需求特點,如何根據水生動物營養需求設計合理的飼料配方。
- 養殖水環境生態學(35分):主要研究養殖水環境的理化性質(如水溫、酸堿度、溶氧、氨氮等)、水生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以及養殖水環境的調控技術。包括如何通過水質監測與調控措施,創造適宜水生動物生長的良好環境,預防因水質惡化引發的疾病。
- 水產養殖學(40分):涵蓋水產養殖的各個環節,包括養殖品種的選擇、苗種培育、成魚養殖技術、養殖模式(如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等),以及養殖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和效益分析。例如不同養殖模式下的技術要點和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