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會計計量屬性?會計計量屬性包括哪五種。會計計量屬性是會計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指會計要素的數量特征或外在表現形式,反映了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通過舉例說明這五種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以及其優缺點。
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

一、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是指在購買或獲得某個資產時所支付的成本作為該資產的會計計量基礎。例如,某公司在購買一臺機器時花費了10萬元,那么這臺機器的會計價值就是10萬元。歷史成本計量基礎具有穩定性和可比性的優點,但也有可能導致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較大,尤其是在通貨膨脹較為嚴重的情況下。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例如,某公司在2019年購買一臺機器花費了10萬元,在2020年購買一臺同樣的機器花費了12萬元,那么這兩臺機器的會計價值都是10萬元。
三、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算。
四、現值
是指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五、公允價值
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例如,某公司持有一份股票,其市場價值為12萬元,那么該股票的會計價值就是12萬元。公允價值計量基礎具有反映資產實際價值的優點,但也存在市場波動較大、難以確定的缺點。
不同的會計計量屬性適用于不同的情況,具有各自的優缺點。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和權衡,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中級會計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