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肅專升本新增招生院校-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
摘要:2022年甘肅專升本招生院校新增了兩所本科院校,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和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本文是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相關介紹。詳情見下文。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是整合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資源,于2021年5月31日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省屬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學校前身是隸屬于中國氣象局的原國家重點中專蘭州氣象學校(始建于1951年)和隸屬于甘肅省煤炭工業局的甘肅煤炭職工大學(始建于1984年)。2004年經教育部備案、甘肅省政府批準,兩校合并改建為我國西部第一所資源環境類普通高等職業院校。2021年3月,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將國家重點中專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始建于1951年)整體并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2012年,被解放軍原總參謀部、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11所定向培養士官試點院校,被教育部確定為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2014年,榮獲第四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6年,被甘肅省政府確定為“雙一流”大學項目建設院校;2017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國家應急管理部(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確定為省部共建院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甘肅省優質高職院校項目建設單位;2018年,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遴選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和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院校,被教育部、財政部遴選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2020年,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示范校,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2021年,獲批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人,高職生18800余人,中職生500余人。現有4個校區,1個產教融合示范園,占地面積2307畝,建筑面積43.3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254萬元,校內實訓場及實驗實訓室237個(其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21個。圖書館藏書143萬冊。
學校主要面向全國氣象、民航、煤炭、地質、安全、冶金、水利、化工、珠寶、財貿等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歷教育層次涵蓋本科、專科、中專。學生就業主體單位為部隊、國有大中型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和事業單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多年排名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前列,2012年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榮獲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稱號。學校在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代表高職院校就大學生就業創業優秀典型經驗作了交流發言。學校是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單位、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應急與安全產教融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會員單位。
學校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按照“錯位設置、非均衡建設、星級管理、專業群發展”的專業群建設策略,重點構建了氣象、冶金、環保、安全、財貿等緊密對接甘肅十大生態產業人才需求的資源環境類特色專業布局。現有專業77個(含8個本科專業),其中,應用氣象、金屬材料精密成型2個專業群入選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成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骨干專業10個、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骨干專業9個、省級“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2個,主持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5項。
學校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導向,重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了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產教融合研究院、甘肅省軍事專業人才培養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先后立項市廳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500余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40余項。立項橫向項目60余項。教職工發表公開學術論文3500余篇。授權各類知識產權50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450余項,公開軟件著作權101件。獲得市廳級以上科技獎勵近100項,其中省部級科技獎勵30項。
延伸閱讀
- 2023年甘肅專升本招生院校有哪些
- 2022年西北師范大學專升本新生報到時間
- 2022蘭州城市學院專升本新生入學黨團組織關系轉接的說明
- 蘭州財經大學2022年專升本新生報到時間
-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2022年專升本新生入學須知
-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2022年專升本新生報到時間
專升本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