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學考試大綱及重點梳理(1)
摘要:本文是2022年教育學考試大綱及重點梳理(1),有打算報考2022年專升本需要考核教育學的考生可以收藏下來參考一下。下面是具體內容。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第一節 教育的發展
1、教育的本質: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
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 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3、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二戰以后世界各國教育制度呈現出的共同發展趨勢) P4
(1)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相銜接;
(2)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并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4、不同國家古代學校教育的形態
(1)中國在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學"都是學校的名稱。 中國古代社會的六藝教育 P 5禮、樂、射、御、書、數。以禮、樂為中心
(2)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為師”、“以(書)吏為師” P7
(3)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點:培養政治家、商人為目的,注重身心和諧發展,教育內容豐富, 方法靈活. P7
(4) 古代斯巴達教育的目的及特點:培養軍人, 強調軍事體育與道德灌輸, 內容單一, 方法嚴厲. P7
5、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P8
6、近代教育的特點
(1) .國家加強對教育的重視與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戰以后世界現代教育教育的新特點: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第二節 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 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P11
1、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1)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 P11
孔子(公元前 551—— 479)是中國古代最偉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論語》一書中。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學記》成書于戰國后期,是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 (教育學雛形)主張: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闡述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闡釋了啟發式教學
“學不躐等” 要求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循序漸進。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P13— 14
蘇格拉底是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蘇格拉底問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稱蘇格拉底諷刺; 第二步叫定義; 第三步叫助產術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體現在《理想國》中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體現在《政治學》中
2、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
(1)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萌芽:
夸美紐斯(捷克教育家 1592--1670)的 《大教學論》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夸美紐斯主張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 人 的“泛智教育”
康德(德國)提出:認為人的所有稟賦都有待于發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
盧梭(法國 )代表作《愛彌爾》 。 宣揚自然主義教育
裴斯泰洛齊(瑞士)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洛克(英 國 ) 提出了“白板說”,提出“人類之所以千差 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張紳士教育。
(2)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P17
創始人:德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被稱為“科學教育學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學》 (1806年)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
貢獻: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他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 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傳統教育學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傳統 教育的特點是“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P18
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杜威(1859年—— 1952年)
代表作:《民本主義與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與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針鋒相對。
主張: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關于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的主張, 稱為兒童中心主義) ; 認為教學是兒童通過親身實踐探索經驗的過程。 他強調的“三中心”是“學生中心、 生活中心、活動中心”
3、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 第一人是前蘇聯教育理論家 凱洛夫 ,凱洛夫的《教育學》 吸收了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紀 6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
20世紀 60年代以后,美國布魯納的課程結構論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生論,以及前蘇聯贊可夫的教學 發展思想對世界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第一節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
1、政治經濟制度如何制約教育的?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4)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P24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人才; (主要途徑)
(2)教育是影響政治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1、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1)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教育的發展水平生;
(2)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4)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5)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1)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2)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
第三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1、 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科學技術能改變受教育者觀念。
(2)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3)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2)推進科學體制化
(3)具有科學研究功能
(4) 具有科學技術研究功能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精神或觀念文化
學校精神文化的四種基本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風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第一節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身心發展:指個體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的變化過程,特別是指個 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3、關于身心發展動因的理論
(1)內發論代表人物 :
中國的孟子;
奧地利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國威爾遜把基因復制看作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2)外鑠論代表人物
中國的荀子;
美國的華生;
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 “ 白板說 ”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4、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對教育的啟示
(1) 順序性 → 循序漸進
(2)階段性 → 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 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期
(4)互補性 → 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質
(5)個別差異性 → 因材施教
“ 拔苗助長 ” 、 “ 凌節而施 ” 違背了人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在教育教學中采用 “ 一刀切 ” 、 “ 一鍋煮 ” 的辦法, 違背了人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第二節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1、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遺傳素質 —— 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 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 —— 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 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環境 —— 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 極和消極之分;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
(4)教育 —— 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
(5)個體主觀能動性 —— 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2、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P52— 53
(1)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2)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對個體的發展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第三節、第四節知識點
1、人的價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揮,人的尊嚴得到保證。 P54
2、教育怎樣使人的價值得到發現? P55
教育提高人們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提高人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充分認識 到人的生命價值、主體地位及尊嚴.教育教給人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教會人們駕馭知識技能、懷疑知識 技能.使人們認識到,知識是為人所用的.
3、個性亦稱人格,指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體性與獨特性。
發展個性是教育的理想,
進行個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質和真諦。
4、心理學家把少年期稱為 “ 危險期 ” 或 “ 心理斷 乳期 ” ,在這一時期,兒童將從心理上擺脫對成人的依賴, 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
少年期總體性的階段特征是:
身體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
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
5、初中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是什么? P57
總體上:給少年獨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導,豐富少年的內心世界,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理 想自我。
具體講:
(1)在身體發展方面,要進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讓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然性和意義;
(2)在認知方面應重視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
(3)在情意方面,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 情感體驗;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較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學生掌握評價自我的多維標準。 6、青年期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 期,是人生的定向時期,個性的定型時期。
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特殊任務就是要解決認識問題和價值問題。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P59
2、教育目的的意義和作用
意義: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
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或說核心問題,
教育目的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
(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3)課程的課程目標
(4)教師的教學目標
三者關系: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一)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二) 、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三) 、我國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徑) 。
5、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紀律 ? 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該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P67
(1) 、我們要求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 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 、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 、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6、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或說素質教育的本質)
( 1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 2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 3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 4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7、為什么說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P70
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既充分重視學生共性的發展,對學生的基 本方面的發展有統一的要求,又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不同的教 育模式、不同的評價方案,從而把學生的差異性顯示出來并加以發展,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自主 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的人。
8、為什么說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精神狀態? P70
創新能力離不開智力活動及大量具體知識,但決不僅僅是智力活動,它不僅表現為對知識的攝取、 改組和運用及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 理傾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并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
9、能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
延伸閱讀
- 輕松上岸!專升本備考題庫推薦!
- 備考后悔藥!如果早點買希賽學習包,能少走這些彎路…
- 專升本備考資料荒?希賽備考學習包你值得擁有
- 專升本刷題APP哪家強?當然是希賽統招專升本
- 專升本考試配套刷題小程序:官方指定知識點全覆蓋
- 專升本考試工具包:考試題庫+學習包
專升本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