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臨近,希賽網整理初級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知識點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更多社會工作師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希賽社會工作師頻道。
一、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
(一)基本概念
1、定量研究
基于實證主義方法論,在嚴格設計的基礎上,采用定量測量手段,收集量化資料,并對此進行統計分析。
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
2、定性研究
注重具體獨特的現象,收集和分析非數字化資料,描述回答者所經歷的現實,探索社會關系,從而對個體進行理解、闡釋和深度描述。
常用方法:觀察法、訪問法、個案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以反實證主義方法論、建構主義方法論為基礎。
(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點
(三)適用范圍
定量研究適用于研究問題已有大量資料、資料收集相對容易、需探討變量關系、宏觀層面的大規模調查與預測等場合。
定性適用于不熟悉的社會系統、無權威和不受控制的場境,它需要低度的觀念概化和學術建構,需要發現案主的主觀理念,需要定義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設,適用于在微觀層面對個別事物進行細致、動態的描述和分析。
(四)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關系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并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
多角度測量法可以整合定量與定性研究,可以使資料相互佐證補充,發現社會現象的異常部分并提供全面深入的描述和理解,從而修正和豐富當前的理論。
二、社會工作研究的一般過程:
(一)基本邏輯
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都有局限性:
1.歸納推理: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但是無法揭示普遍意義的結論。
2.演繹推理:采用三段論,大前提或小前提的錯誤都會導致錯誤結論。
3.假設演繹法(試錯法)
根據具體問題,尋找解釋理論;根據上述理論提出嘗試性假設并將其具體化;然后進行觀察以檢驗假設;如果檢驗結果與前述理論不一致,就說明所引用理論在說明問題時存在不足,需要補充或修訂,或者提出新的理論;然后根據新理論提出新假設,在進行觀察、檢驗、修改;如此演進,直至理論能完全解釋所研究的問題。
(二)社會工作研究的基本內容
1.擬定研究主題(靈魂):必要性;創造性;可行性
2.界定研究問題:細化問題;目標,意義
3.進行文獻回顧
4.完成研究設計:方法
5.收集資料、整理和分析資料
6.撰寫研究報告和應用研究成果
(三)定量研究的一般過程
1.研究準備
2.資料收集
3.資料分析
4.研究總結
(四)定性研究的一般過程
1、準備工作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個案,也可以是五六十個,或者近百個)
(2)確定分析單元(個人、組織、社區、服務項目或關鍵事件)
(3)選擇收集資料的方法(觀察、訪問等)
2、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定性研究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很可能結合在一起
(1)進入現場,盡快建立工作關系
(2)作好記錄(語言、場境、感想、思考等方面)
(3)整理資料和建立檔案
(4)與研究對象互動(語言、表情、行動),發現研究對象及其場境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
3、研究總結
定性研究的總結旨在從豐富繁雜的資料中,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由淺入深,提煉某個概念、變量關系乃至理論。
定性研究的核心特色是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的動態互動。
(五)報告撰寫及成果應用
1.報告撰寫的基本原則
2.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
3.社會工作實務報告的基本結構
4.成果應用
社會工作者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2026年社會工作師考試
具體時間待定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