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財經大學坐落在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藝、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高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74年的浙江財政銀行學校,1987年獲準成立浙江財經學院,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更名為浙江財經大學,2014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現有下沙、文華、翠苑和長安4個校區,占地2300畝,總建筑面積57.06萬平方米(不包含下沙紫園生活區)。設置有16個學院,1個教學部,1個獨立學院,4個研究院。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招生權,在校普通全日制學生17000余人(不含獨立學院)。自建有諾貝爾經濟學獎文獻館、孫冶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坐落于安徽省會合肥,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以農林生命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的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學,1935年成立農學院,1953年獨立辦學,1995年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下設19個學院(部)。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7012人(含國際生149名),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6351人。在職教職工210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78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915人;現有雙聘院士2人、國家級人才34人、省級人才163人。 現有ESI前1%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9個,入選安徽省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學科獎補資金
安慶師范大學
安慶師范大學(Anq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安慶師大(AQNU),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首批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學校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入選第二期“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首批試點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19年,學校正式成為安徽省省級博士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始建于1897年的敬敷書院,后與求是學堂合并為安徽大學堂,后改為安徽武備學堂、安徽陸軍學堂、安徽法政專門學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學在此建立;1946年改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改為解放軍海軍聯合學校三分校,1958年起,逐步改為安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師范大學安慶教學點、安徽師范大學安慶分校;1980年,在安徽師大安慶分校的基礎上成立安慶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創建于1937年,是我國建校較早的公立本科醫學院校之一。80多年來,學校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砥礪“改善國民衛生的先鋒,東南醫藥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為本、求是至臻”的辦學理念和“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誠致遠”的校風、“厚德敬業”的教風和“博學篤行”的學風,推動學校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2020年,學校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是一所以醫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的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是福建省衛生人才培養中心、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現有旗山、烏山2個校區,規劃占地約1550畝。設有23個學院(部),30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醫護員工13000多人(含附屬醫院),在校全日制學生18000多人。與海內外1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校開展了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合作。
華東交通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鐵路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江西省屬重點大學,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碩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江西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為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國—東盟軌道交通教育培訓聯盟創始成員。 197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并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1978年,華東交通大學
濟南大學
濟南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來,學校銘記“弘毅、博學、求真、至善”的校訓,傳承“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35萬名校友遍布海內外。 學校現設26個學院,建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類別。學校每年本科招生專業80個左右,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個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國際學生38000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182人,其中教授357人,副教授
山東建筑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地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會——泉城濟南。學校創建于1956年,時為國家城市建設部在全國興建的十所土建類學校之一。學校與齊魯大地的厚重文化同脈,與鏗鏘前行的共和國腳步同頻,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凝練特色、培植優勢,踐行“厚德博學、筑基建業”的校訓,形成了“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校風和“以人為本、自強不息、經世致用、造福桑梓”的辦學理念,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以土木建筑學科為特色,工理管文法藝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應用研究型大學,是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國建設人才培養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20萬名各類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建設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占地2400余畝,校舍面積70余萬平方米。設有20個學院(部),64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財經大學是財政部、教育部、山東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規模較大、辦學特色鮮明,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兼有文、法、理、工、教育、藝術八大學科門類,在國內外具有較高聲譽和知名度的財經類大學。 學校現有燕山、舜耕、圣井三個校區,占地3000余畝。學校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高等學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26個,省級實驗室11個,各類實驗室150多個,各類實踐教學基地306個。校舍建筑總面積98.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8億元。圖書館藏書347.9萬冊,電子圖書743萬冊,實現了與省市圖書館圖書資源共享。建有現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學系統和千兆以太校園網絡系統。設立了雅思機考考點,成為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中國大陸的第2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是中共山東省委培訓輪訓領導干部、優秀中青年干部的學校,是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重要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新型智庫,是省委直屬事業單位。 山東省委黨校始建于1938年10月,是全國成立較早的省級黨校之一。前身為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黨校(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高級黨校(1940年12月)。1955年1月,山東分局撤銷,校名改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1955年4月,省委黨校與山東行政學院、政治學校合并成立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1958年12月復名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1968年12月被撤銷,1972年6月重建省委黨校。 2018年10月,根據《關于山東省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原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省委省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以電子信息和紡織服裝為特色優勢,工、管、藝、理、文、經、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于原國家紡織工業部,1998年劃轉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1997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人,高級職稱教師615人,博士學位教師61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3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4人、河南省優秀教師10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12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學校擁有“智能與航空信息技術”和“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2個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涵蓋7個一級學科。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13個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