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適應期貨行業數字化轉型與綠色金融發展趨勢,中國期貨業協會對從業資格后續教育體系進行動態調整,具體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在期貨行業監管持續強化與業務創新加速的背景下,從業人員后續教育已成為合規執業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支撐。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要求,自2025年起,期貨從業資格繼續教育學時管理全面升級,不僅學時標準更趨嚴格,課程結構與監管方式也迎來重大調整。
一、核心學時要求
期貨從業人員每兩年需完成不少于18個學時的后續職業培訓,其中期貨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類課程不少于3個學時。該要求以自然年為周期滾動計算,例如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為一個完整周期。需注意的是,1個學時通常為45分鐘,且培訓內容需通過協會備案的課程庫選擇,確保學時有效性。
二、特殊情形下的學時調整機制
1、長期境外工作者:在境外工作半年以上的從業人員,可申請將學時累計周期延長至三年,但需在返崗后6個月內補足學時。
2、資格中斷者:取得從業資格后連續兩年未在機構執業的人員,在重新申請資格前需完成18個學時的培訓并通過考核,其中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占比不低于1/6。
3、技術崗位專項要求:期貨公司總部技術部門員工需完成15個學時的技術專業課程,剩余3個學時可從通用課程中補充。
三、學時完成方式與效力認定
1、培訓形式
(1)面授培訓:協會統一組織的現場培訓,學時實時記錄;
(2)網絡點播:通過協會遠程培訓系統完成課程學習,需通過課后測驗方可獲得學時;
(3)網絡直播:部分專題直播課程可計入學時,但需滿足互動答題等參與要求。
2、效力溯及:2019-2024年間完成的繼續教育學時可按1:1.5比例折算(即12學時舊課程可抵18學時新要求),但2025年起需嚴格執行新標準。
四、監管強化與違規處置
1、動態監測系統:協會通過行業信息平臺自動統計從業人員學時完成情況,并向機構發送預警通知。例如,某期貨公司因未及時督促員工完成2024-2025周期學時,導致12名從業人員被暫停執業資格。
2、差異化監管措施
(1)首次未達標:責令限期補足學時,機構需提交整改報告;
(2)連續兩期違規:暫停從業人員執業資格3-6個月,并計入機構合規考核;
(3)偽造學時記錄:注銷執業資格,機構需承擔連帶責任。
五、行業趨勢與備考建議
隨著《期貨和衍生品法》實施細則的落地,2025年考試大綱新增ESG衍生品交易、區塊鏈倉單質押等實務內容,繼續教育課程也同步更新。從業人員需重點關注:
1、數字化工具應用:如AI量化交易策略回測、動態保證金計算模型等;
2、跨境合規風險:境外期貨代理業務中的反洗錢要求、數據跨境傳輸規范;
3、綠色金融衍生品:碳排放權期貨定價邏輯、綠色債券期貨風險管理。
期貨從業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