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備考2021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1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知識點: 教師的專業發展”,請大家參考。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科目主要考查教師資格申請人員的教育教學知識、相關法律和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及教師的基本能力。具體分為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及基本能力五大模塊。為幫助大家備考2021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重點難點,一起來學習下吧。
知識點精講7 教師的專業發展
1.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人的專業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是教師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增強自身專業能力,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以適應教育工作需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的過程。
(1)學會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信息化時代,每個教師都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和知識,提升能力。過去我們常常津津樂道于教師“一桶水”相對于學生“杯水”的豐富淵博,現在“一桶水”的容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必須時刻吸納新知,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
(2)勤于反思,成為反思的實踐者
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實踐作為思考的對象,對已有的教育實踐成敗原因進行探求,不斷自我修正、調整,勇于創新,從而加快自己的專業發展與成長。教育反思作為一種專業發展的方法,常用的反思工具有教學后記、教學日志、教學案例等。
(3)恒于研究,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教師應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應該不斷向研究型教師的目標邁進,積極發現自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4)重視溝通,加強交往與合作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高度重視交往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在現實情況下,教師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同時也有合作關系。教師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有多種形式,如教師之間可以彼此分享經驗、共同探討教學方法與設計課程等等。
新課改還提倡師生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在這方面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為“生”師表。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師生關系的藝術家,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必要時甚至可以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5)勇于創新,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必須通過創造性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有創造力的人。這首先要求教師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經常主動地更新觀念,學習新知,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和強化自己的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2.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專業理想的建立
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專業工作者的向往與追求。它為教師提供了奮斗的目標,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巨大動力,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教師專業行為的理性支點和專業自我的精神內核。
(2)專業知識的深化與拓展
深化是指專業知識深度的縱向加深,拓展是指專業知識的橫向拓寬。專業知識作在教師整個教學工作中起基礎性作用。一般來說,專業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通識性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如自然科學、社會學、政治學、生物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②本體性知識(系統的任教學科專業知識),如自己所任教學科的基本理論,學科的知識結構、基本概念、原理,學科未來發展趨勢,學科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模式等。
③條件性知識。教師的條件性知識,也稱為常用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是指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管理的知識。這類知識是用來支撐學科內容的本體性知識,為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提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
④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實現有目的的教學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相關的學科教學法知識。這類知識包含著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它幫助教師解決“具體怎么教”的問題。
(3)專業能力的提高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最突出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要素。教師專業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設計教學的能力,即教師在綜合考慮教材、學生、教學時間、教學手段等因素的基礎上,對教學目的、內容、程序、方法等進行整體構思的能力。②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板書板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演示等能力。③教育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如班級管理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課外學習管理能力等。④教育教學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能力、溝通能力、協調人際關系能力等。⑤教育教學機智,即處理教育教學過程 中突發事件的能力。⑥反思能力,即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狀況正確評價的能力。⑦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即教師對學生、對教育教學時間和理論進行探索,發現問題并試圖解決問題的能力。⑧創新能力,如創新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的能力。
(4)專業自我的形成
專業自我的形成是指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創造并體現符合自己志趣、能力與個性的獨特的教育教學生活方式以及自身在職業生活中形成的知識、觀念、價值體系與教學風格的總和。它是教師個體對自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地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效果。
3.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師范教育( 職前教育)
師范教育是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起點和基礎,它建立在教師的專業特性之上,為培養教師專業人才服務。師范教育通過嚴格的組織和周密的計劃,不僅可幫助師范生打牢專業基礎和教育學科基礎,還可幫助師范生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另外還可通過教育實習幫助師范生提高教育實踐能力。
(2)新教師入職指導(入職培訓)
新教師入職指導是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安排有經驗的導師進行現場指導,使新教師實現所學知識與實踐的融合;也可采用集中培訓的方式對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
(3)在職培訓(在職教育)
教師的在職培訓是為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繼續教育,在職培訓主要以校本研修為主要形式。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
(4)自我教育
教師的自我教育就是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教師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經常性的、系統的自我反思,主動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關鍵事件,自學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積極感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
4.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摩,非組織化觀摩則沒有這些特征。需要培養、提高的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可以進行組織化觀摩;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洞察力。
(2)開展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把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重要方法。
(3)進行專門訓練
要想促進新教師的成長,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專門化的訓練。其中的關鍵程序有以下幾點:①每天進行回顧;②有意義地呈現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④布置家庭作業;⑤每 周、每月都進行回顧。
(4)反思教學經驗
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意識對象,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自我審視、評價、反饋、控制、調節的過程。
5.學生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理論
(1)關注生存階段
處于這個階段的教師一般是新手型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教師會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處理人際關系或者管理學生。
(2)關注情境階段
當教師認為自己在新的教學崗位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后,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上來,如關注學生的成長,關心班集體的建設,關注自己備課是否充分等。
(3)關注學生階段
教師能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存在不同的發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會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可以說,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2021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知識點: 教師的專業發展”部分內容,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知識點資料,請下載附件進行查看。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