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資格綜合素質作文如何寫一個好的開頭?希賽網為廣大考生整理了教師資格綜合素質作文:開頭篇,希望對大家備考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有所幫助。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
開頭篇
議論文的開頭應該表達三層含義:說明中心論點的意義、重要性;說明中心論點的作用;表明作者的態度。因此,文章開頭采用單刀直入、開門見山、表明觀點、直抒胸臆即可。文章開頭的方法有:觀點引入法、關系分析法、案例現象法、對比分析法、時代背景法、名言警句法六種。
(1)觀點引入法
觀點引入法適用條件:題目中的話題是某個觀點,即是某人所說的話。一般開篇抽出這句話,做解釋或評價。
【案例展示1】
材料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開頭:《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我們不學禮懂禮,就無法立身立業。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禮”的內涵也拓展了許多,除了傳統的禮貌、禮儀、品行、素質、道德外,今天的“禮”還含有講規矩、講法治、公民意識、傳統文化、民族素質、民族精神的意思。學禮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學禮能夠讓個人修身立身,立足于社會,能夠讓立足于世界,與大國意識相匹配,同時學禮也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立足于這個時代。
【案例展示2】
有傳統知識分子認為“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開頭:傳統知識分子認為:“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這一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卻也有不合理之處。這是因為不僅人文是精彩的,科學也是精彩的,科技的突飛猛進便是科學精彩萬分的地方。但科學若脫離了人文精神的引領便有可能變得呆板起來,甚至變成邪說,因此將人文精神注入到科學中來,激活科學的生命力是緊迫的、必要的。
(2)關系分析法
關系分析法適用條件:題目中的話題屬于關系類話題,第一句話可以直接從分析關系入手。
【案例展示】
有人認為現在是個物質化的時代,物質條件極度豐富,人們的精神家園卻是極度空虛,結合對這句話的感悟與思考,自擬題目,撰寫一篇論說文。
開頭:物質與精神構成了人類文明當中的兩個基本維度,它們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關系。但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卻使國人陷入了一種“無目的的物質至上主義”的追求當中,“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成為了一種普遍狀態,精神家園開始坍塌。而脫離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物質化發展如同沒有根基的高樓大廈一般,弱不禁風,不堪一擊,這啟示我們在當前階段應當慢下來,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
(3)案例現象法
適用條件:題目中的話題是案例現象類,或者能夠與案例現象相關聯,開頭第一句話直接引出即可。
【案例展示】
農婦劉女士在騎車回家途中,熱心搭載李老太太,但由于三輪車側翻,李老太太受傷身亡,事后劉女士主動提出經濟補償,而李老太太家屬卻堅決不收補償,請你以這個故事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開頭:不久前,農婦劉女士在騎車回家途中,熱心搭載李老太太,但由于三輪車側翻,李老太太受傷身亡,事后劉女士主動提出經濟補償,而李老太太家屬卻堅決不收補償,并說:“我們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卻得不到好報。”這一感人故事充分說明人間自有真情在。當前階段講道德依然是主流,在大力推進國民道德建設的今天,我們亟需弘揚這種助人為樂、敢于擔當、感恩的精神,尤其要弘揚敢于擔當的精神。
(4)對比分析法
適用條件:題目中的話題能夠做二分法的分析,對其意義與危害,利與弊,成績與問題,挑戰與機遇,理論層面與現實層面等做對比分析。
【案例展示】
有學者認為“‘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將具備人性。”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開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讓我們這個時代熠熠生輝,它對推動社會發展、人類進步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科技的發展脫離了人性,科技就會被濫用,甚至異化成與人對立的力量,成為懸掛在人類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因此,讓科技具備人性是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
(5)時代背景法
適用條件:題目中的話題能夠與當前的時代背景相關聯。第一句話可寫當前的時代背景。
【案例展示】
結合當前政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形勢,自立題目,寫一篇論說文。
開頭:在當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業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首選。當前,衡量一個的綜合實力特別是國際競爭力的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縱觀世界,凡是能夠長期保持強勁競爭力的,無一不是創業創新活動普及活躍、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推進大眾創業創新,正是這些提升綜合實力、保持國際競爭力的一條重要經驗。
(6)名言警句法
適用條件:頭腦中有與題目中話題相關的名言警句,第一句話直接引出即可。
【案例展示】
有學者說過,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很多“習慣”發生了改變。通過你對這句話的感悟,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文章。
開頭:哲學家休謨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偉大指南”。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習慣它總是會在無形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指導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習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在社會發展變遷中,部分習慣依然得以保留,而部分習慣則發生了改變。在這一復雜的過程當中,習慣既產生了積極的意義,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危害,可謂有著是是非非。
常用開頭1:關愛學生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師愛,是教育的前提和開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師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
常用開頭2:重視師德
?但丁曾說:“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無法彌補道德的不足。”因此,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于是,那位堅持取出最后一塊紗布的護士遵守了自己的職業道德,那位堅持給一個學生上完了一節課的教師也遵守了教師的師德。
那么,我們如果能夠做一名教師,也必須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因為這是對真理的永恒追求,對責任的永不言棄。
常用開頭3:欣賞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每個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個班級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困生。
學困生是班級的落伍者,做好他們的工作難度很大,而且學困生常常屢教不改。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只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質得以提高。應如何賞識學困生呢?
常用開頭4: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創新及創新型教育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
越來越多的人已充分認識到創新型教育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如何實施和推進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常用開頭5:終身學習
?陶行知先生在《教師自己主動進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師,便專門教人而忘記自己也是一個一直不會畢業的學生。
因此很容易停止長進,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學,才是終身進步之保險,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證。”現在提倡教師應“終身學習”,要經常性的“充電”,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