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第六部分,供各位備考考生參考。內容詳情如下:
3、材料:
世界各國文化都包含無形和有形兩個層面,這二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稱為“道”和“藝”。各種具體的學問,可稱為“藝”;萬物共通的道理,可稱為“道”。
在中國文化中,“道”和“藝”之間是統一不可分的關系,并著重強調“由藝臻道,以道統藝”,“求道”被作為一切“藝”的根本指歸。
“道”的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被稱為“道文化”也不為過,它以傳道、明道、行道為指歸,以求道、悟道、振道為根本,以載道為內涵,以達道為究竟。儒家將其表述為“下學可以言傳,上達必有心悟”,下學“人倫日用”,上達“天道性命”,就是說要從具體的“藝”上升到 “道”,用“道”來指導“藝”。
“藝”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豐富??鬃釉凇抖Y記》中多次提到要以“六藝”來教育青少年。“六藝” 即禮、樂、射、御、書、數。禮樂指各種禮儀規范、唱歌、跳舞等,屬于文藝范疇;射御包括射箭、騎馬等體育運動,屬于武藝范疇;書數指書法、算數、天文地理等知識,屬于技藝范疇。因此,“藝”包含文藝、武藝、技藝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和技能。朱熹《大學章句 · 序》中提到:“人生八歲……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可見,古人從小就要學習諸多“藝” 層面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個人修養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武藝中的“射”在古代是相當被重視的活動,因為它不僅是簡單的體育運動,通過這項活動還可以培養心性:射箭時必須身體端正,精力集中,心無旁騖,若射不中也當反躬自問,而非怨天尤人。古人通過簡單的“射”提煉出了豐富的“道”的內涵。
古代多數老百姓不識字,卻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觀念就是從說唱、戲曲中學得的。傳統戲曲作為一種“高臺教化”,其中的正邪雖然過于臉譜化,但恰恰是這些讓人們懂得了善惡之分。藝術的呈現和發展,一定要遵從“由藝臻道,以道統藝”的傳統精神,努力恢復藝術陶冶性情、凈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諧社會的本來功能,不要讓藝術異化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動人欲、腐蝕心靈、污染社會的玩物。
天地萬物,道通為一?!吨杏埂分兄v“道不遠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暗馈鳖愃朴谥袊鴤鹘y文化中所謂的“氣”,它不是一種簡單的物質、精神、能量,跟具體操作層面的氣功沒有關系,而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傳達的精神力量。而各種門類的“藝”都是可見、可聽、可感的,必須通過視、聞、摸,去體會內部所包含的道理,通過外在的形象,達到對其內在理念、觀點的體悟與認同,得到更高層次的智慧。
中國古典文化及其注重對“道”的領悟和把握,將這種更高層次的智慧視為文化之魂魄。我們可以從提倡、宣揚古典文化中門類豐富的“藝”入手,進而理解并體會更高層次的“道”,以達到恢復、增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摘編自樓宇烈《中國文化中的道與藝》)
問題:
(1)【題干】文章認為中國文化中的“道”與“藝”分別有何特點?請根據文本,簡要概括。
(2)【題干】文章為什么說中國文化中的“道”和“藝”是統一不可分的?請根據文本,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 ①道:是指萬物共通的道理,是無形的;在中國文化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力量。 ②藝:是指具體的學問,是有形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藝涵括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和技能;可見、可感和可聞的,其中蘊含著更高層次的智慧。
(2) 在中國文化中,“道”和“藝”之間是統一不可分的關系,強調“由藝臻道,以道統藝”,“求道”被作為一切“藝”的根本指歸。
①中國文化的“道”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具體的“藝”要上升到“道”,用“道”來指導“藝”。
②古人從小要通過學習諸多“藝”層面的知識,來領悟其中豐富的“道”的內涵,此外,在古代,多數老百姓不識字,但他們能從說唱、戲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這都體現了以藝臻道。
中國古典文化將“道”視為文化的魂魄,我們可以從古典文化中的“藝”入手,進而理解并體會更高層次的“道”。因此,道與藝是統一不可分的關系。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