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2018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第四部分,供各位備考考生參考。內容詳情如下:
二、材料分析題
30、科學課上,張老師指著實驗儀器說:“每個杯子底部都有一團紙,誰能將杯子放入水中而紙不濕呢?”學生馬上投入到實驗中,他們要么將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給杯子加上個蓋,要么在杯中塞些異物。
對學生給予肯定后,張老師故弄玄虛的說:“不添加輔助材料,把杯子倒著放入水中,紙也不會濕,你們信嗎?”同學們個個驚得睜大了眼晴。
學生疑惑道:“倒著放還能不濕?”
張老師:“能”。
學生又動了起來,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失敗了。大家再次將疑惑的目光投向張老師,張老師回以肯定、鼓勵的目光。
突然,一個男生喊了起來:“老師,我成功了!沒濕!紙真的沒濕!”
“老師,我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
趁著大家那股高興勁兒,張老師話鋒一轉:“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當然有了,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沒了,而紙卻不濕?”有學生急迫地問。
張老師啟發道:“大家想一想,你們最初的實驗,紙為什么濕了,后來又為什么沒濕呢?再動手試一試仔細觀察。”
同學們歪著身,瞪大眼,聚精會神的反復實驗著:豎著將杯子倒扣在水中紙不濕;傾斜著將杯子放入水中紙變濕;先豎著將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將杯子傾斜時有氣泡產生,紙變濕。
同學們跳躍起來:“原因找到了,有氣泡說明杯中有空氣,有空氣占據著空間,紙才不濕。
……
張老師后來在備課本中寫道: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的思考質疑,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14分)
【參考答案】材料中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恰當的,遵循了新時期提倡的教師觀的相關要求。
(1)教師觀認為,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材料中張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紙不濕是因為空氣占用空間導致,而是注意引導學生探究、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體現了張老師重視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師觀。
(2)教師觀認為,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材料中張老師對于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指責,不管學生是成功還是失敗,張老師都耐心引導所有學生思考原因,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體現了張老師尊重和贊賞學生。
(3)教師觀認為,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張老師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科學探究中思考紙不濕的緣由,最終學生終于觀察到是因為空氣占用空間導致的,這充分體現了張老師重視幫助、引導學生學習。
總之,我們要學習張老師的新型的教師觀,將新課改的教師觀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