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為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生物》真題及答案,內容詳情如下: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于5月18日-19日舉行,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特意整理了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生物》真題及答案供廣大考生參考,詳情如下: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題目: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2.內容:
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基因突變是如何產生的呢?
1927年,美國遺傳學家繆勒(H. J. Muller.1890-1967)發現,用X射線照射果蠅,后代發生突變的個體數大大增加。同年,又有科學家用X射線和γ射線照射玉米和大麥的種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此后,人們逐漸發現,易誘發生物發生基因突變并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三類: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線、X射線及其他輻射能損傷細胞內的DNA;亞硝酸、堿基類似物等能改變核酸的堿基;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能影響宿主細胞的DNA等。但是,在沒有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基因突變也會由于DNA分子復制偶爾發生錯誤、DNA的堿基組成發生改變等原因自發產生。
基因突變有什么特點呢?
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動植物以及人,都會由于基因突變而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例如,棉花的短果枝,水稻的矮稈,牛犢的白色毛皮(圖5-3),果蠅的白眼,雞的卷羽,以及人的紅綠色盲、白化病等。
由于DNA堿基組成的改變是隨機的、不確定的,因此,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突變的不定向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變成黃色基因,也可以突變成黑色基因,而且基因突變的方向和環境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
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據估計,在高等生物中,大約105~108個生殖細胞中,才會有1個生殖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雖然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但是當一個種群內有許多個體時,就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隨機突變,足以提供豐富的可遺傳的變異。例如,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1~2d的大腸桿菌培養物的濃度約有109個細胞每毫升。雖然DNA分子復制的錯誤頻率為10-9,也就是說,每連接109個核苷酸才可能發生一個錯誤。但是在含有109個細胞的培養物中,由于DNA復制的差錯就可能發生幾百萬個突變,可能包含大腸桿菌基因的上千種變異形式。這些變異有些可能影響大腸桿菌的生存,但也有極少數可能增強大腸桿菌的生存能力,如獲得對某些抗生素的抗性。
3.基本要求:
(1)要有情境的創設;
(2)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3)講明基因突變的特點。
答辯題目
1.請舉出幾個基因突變的實例。
2.本節課你采用的哪種導入方式?為什么這樣導入?
高中生物《細胞凋亡》
1.題目:細胞凋亡
2.內容:
英文中細胞凋亡一詞,源自古希臘語,意思是花瓣或樹葉的脫落、凋零。選用這一名詞,是強調細胞凋亡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
人在胚胎時期,要經歷有尾的階段,后來尾部細胞自動死亡,尾才消失(圖6-13)。蝌蚪尾的消失,也是通過細胞自動死亡實現的。觀察圖6-14可以看出,在胎兒手的發育過程中,五個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像一把鏟子,后來隨著指間的細胞自動死亡,才發育成成形的手指。像這樣,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就叫細胞凋亡。由于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在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也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不同。細胞壞死是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失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書設計。
(2)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3)師生要有互動環節。
答辯題目
1.請問什么是細胞凋亡?它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2.這節課你是怎么導入的?
高中生物《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1.題目: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內容: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population)。例如,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是一個種群(圖7-5),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個種群。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

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例如,許多昆蟲的壽命都不足一年(如蝗蟲),所有的蝗蟲都會在秋風中死去,其中有些個體成功地完成生殖,死前在土壤中埋下受精卵(圖7-6)。來年春夏之交,部分受精卵成功地發育成蝗蟲。同前一年的蝗蟲種群相比,新形成的蝗蟲種群在基因組成上會有什么變化嗎?你不妨根據前面所學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知識,嘗試做出自己的推測。

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gene pool),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例如,在某昆蟲種群中,決定翅色為綠色的基因為A,決定翅色為褐色的基因為a,從這個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做含有2個基因,那么,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圖7-7)。由此可知
A基因的數量是2×30+60=120個;
a基因的數量是2x10+60=80個
A基因的頻率為120÷200=60%
a基因的頻率為80÷200=40%。
這一種群繁殖若干代以后,其基因頻率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過程性評價;
(2)教學過程中有情景的創設;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
答辯題目
1.請問什么是細胞凋亡?它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2.這節課你是怎么導入的?
高中生物《標志重捕法》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上午廣東省東莞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標志重捕法
2.內容:
活動目標:1.舉例說出標志重捕法的程序。2.嘗試用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的數量。
設計實驗:
(1)材料選擇:塑料盆,盤,白色粉筆頭,紅墨水等
(2)具體實驗步驟:
1.將若干個白色粉筆頭放入塑料盆中。
2.從塑料盆中隨機取30個粉筆頭,放在盤中,并用紅墨水染色。
3.把染色后的粉筆頭重新放入盆中,并與未染色的粉筆頭混合。
4.再從盆中隨機逐個取20個粉筆頭,數一數染過色的有多少。
5.利用數學知識估算盆中全部粉筆頭的數量。
6.數一數全部的粉筆頭數,與估算出的數量比一比,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3)總結與討論:①是否必須第一次取30個,第二次取20個?②與同學交流你總結出的公式。
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然后再放回到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個體占總捕獲數的比,來估算被調查種群的數量。這種種群數量調查的方法稱為標志重捕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對不斷移位的動物的調查。例如,對某種鼠的種群數量調查中,第一次捕獲并標志為M,第二次捕獲數為n,其中被標志數為m,設該種群總數量為N,則N=n/m*M。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要有情境設計;
(2)要有適當的提問環節;
(3)要有適當的板書。
答辯題目
1.種群的特征有哪些?
2.這節課你是怎么導入的?
高中生物《性狀分離比的模擬》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性狀分離比的模擬
2.內容: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
本實驗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建議兩人一組合作完成。
目的要求
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和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
材料用具
小桶2個,分別標記甲、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各20個,一種彩球標記D,另一種彩球標記d;記錄用的紙和筆。
方法步驟
(1)在甲、乙兩個小桶中放入兩種彩球各10個。
(2)搖動兩個小桶,使小桶內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別從兩個桶內隨機抓取一個小球,組合在一起,記下兩個彩球的字母組合。
(4)將抓取的彩球放回原來的小桶內,搖勻,按步驟(3)重復做50-100次。
結果和結論
1.統計實驗結果:彩球組合有幾種?每種組合的數量是多少?計算彩球組合類型之間的數量比。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結果。
2.統計全班的實驗結果,求平均值。計算小球組合類型之間的數量比。
3.兩個彩球的組合代表什么?
4.結論:
討論
1.將每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與全班總的實驗結果作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孟德爾當時只統計10株豌豆雜交的結果,他還能正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象嗎?
2.將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結果相比較,你認為孟德爾的假說是否合理?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書;
(2)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3)試講時間:十分鐘。
答辯題目
1.分離定律的概念是什么?發生在什么時期?
2.說說你教學設計中的亮點。
高中生物《生物膜系統》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上午山東省聊城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生物膜系統
2.內容:

生物膜系統
在細胞中,許多細胞器都有膜,如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圖3-9),進一步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生物膜系統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作用極為重要。首先,細胞膜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同時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二,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酶的參與,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第三,細胞內的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如同一個個小的區室,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3.基本要求:
(1)情境創設。
(2)有提問環節。
(3)試講時間為十分鐘。
答辯題目
1.哪些細胞器不屬于生物膜系統呢?
2.這節課你是怎么導入的?
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有關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真題及答案希賽網將進行持續更新,考生可收藏該頁面,以便及時查看。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各科目)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6月11日。根據這幾年查分的情況,往往都會提前公布,這次成績查詢也可能提前,具體成績查詢時間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成績查詢入口開通時間為準。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入口:中國教育考試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欄目(http://www.neea.edu.cn/)。
相關閱讀: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