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為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地理》真題及答案,內容詳情如下: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于5月18日-19日舉行,希賽網教師資格頻道特意整理了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地理》真題及答案供廣大考生參考,詳情如下:
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 上午 浙江省杭州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2.內容:
陸地上有許多高大的山脈。隨著海拔的變化,這些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出垂直分布規律。山地垂直帶是在水平地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帶譜相似。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密切相關,即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閱讀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與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
地域分異是農業生產必須因地制宜的一個根本原因。農業生產的對象是動植物。動植物生長、發育、繁殖離不開空氣、土壤、水等自然條件。這些自然條件或自然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結構,在時間、空間的分布上是不一樣的,這就形成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我國從南向北積溫越來越少,依次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這種溫度分布的緯向地帶性差異,在相當程度上造成動植物種類、生長期、栽培和飼養方式、耕作方法與耕作制度、生產率與經濟效益等的地域差異。我國的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逐漸降低。這種水分條件的經向分異規律是引起種植物種類、灌溉方式、耕作方法與種植制度、生產力呈現地域性的重要因素,并且最終影響到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區域差異。
由于海拔不同,山地氣溫和水分的數值呈現有規律的變化,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而雨量先隨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又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氣溫與水分的垂直性差異是形成土地立體利用的自然基礎。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分析影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的相關因素。
(3)試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答辯題目
1.簡述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高中地理《區域產業結構》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上午陜西省咸陽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區域產業結構
2.內容:
產業結構是指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很多,諸如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配置狀況、勞動力素質等。
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主要表現為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三次產業的就業比重,三次產業的內部構成等。一般來說,傳統的農業區域,或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工業區域,或加速推進工業化的區域,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小,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占的比重則比較大。

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資源配置的變化和人均收入的差異,勞動力表現出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區域發展前期,農業經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隨著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工業經濟比重迅速上升;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逐漸超過第二產業,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出現“三、二、一”的格局。在區域經濟達到比較高的水平之后,先進科技和信息、金融等,就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互動。
(2)提問要有啟發性。
(3)講授內容要有邏輯性。
(4)講解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的變化過程。
答辯題目
1.請就如何實現珠三角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四點以上建議。
2.簡述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采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教學實施建議的理解。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
一、考題回顧
試講題目
1.題目:外力作用
2.內容:
在干旱地區,風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非常明顯。風力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洼地等風蝕地貌。風在搬運沙塵的過程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時,風沙就會沉積,形成沙丘、沙壟等風積地貌。如果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就會發生移動,有時甚至掩埋農田村舍、破壞交通。

人類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改造地表形態。例如,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庫等,這些活動都可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但是,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對地表形態的改變,又會產生消極的作用。例如,濫砍亂伐,毀林開荒,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庫的泥沙淤積,誘發洪澇,滑坡等災害。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講清楚風力作用的形式及形成地貌。
答辯題目
1.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區別是什么?
2.你認為地理教學中實驗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高中地理《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一、考題回顧
試講題目
1.題目: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2.內容: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則,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南北緯15°~25°。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城是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區。它們就像若干塊翡翠串成的“綠色腰帶”環繞地球,對于調節全球氣候、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亞馬孫河流域集中分布著地球上大約一半的熱帶森林(圖2.18),其全球生態環境效應尤為顯著。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也是生產力較高的生物群落。每年全球雨林的凈生產量高達34億噸。由于雨林植被強大的生命活動,大氣層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來;同時又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氧氣。正因為如此,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據科學家估算,亞馬孫熱帶雨林每年釋放的氧氣占全球氧氣總量的1/3,被植被固定下來的碳的總儲量有上千億噸。一旦雨林遭到毀滅,雨林中所積累的大量碳素就會轉化為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其后果可想而知。熱帶雨林還具有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圖2.19)。森林起著類似海綿的作用,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并通過自身的蒸發和蒸騰作用又重新返還大氣中,形成云雨。亞馬孫流域降水量的大約50%是由該地區的雨林自身所產生的。整個亞馬孫雨林所涵養的水量約占地表淡水總量的23%,足見其對全球水循環和水平衡影響的重要。

思考
1.雨林對當地的水循環有什么影響?
2.如果亞馬孫雨林被毀,當地氣候和全球氣候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綜上所述,亞馬孫雨林對于人類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全球環境來說,其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亞馬孫雨林不僅屬于當地,也為全人類所共有。而保護好亞馬孫熱帶雨林,則是當地對于全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亞馬孫地區大規模開發計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擔憂,尤其是來自發達的指責(圖2.20)。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教學中要有學生參與的環節。
(3)試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4)講清楚熱帶雨林對氣候全球環境的影響。
答辯題目
1.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表現在哪里?
2.設計板書有哪些基本原則?
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有關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真題及答案希賽網將進行持續更新,考生可收藏該頁面,以便及時查看。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各科目)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6月11日。根據這幾年查分的情況,往往都會提前公布,這次成績查詢也可能提前,具體成績查詢時間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成績查詢入口開通時間為準。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入口:中國教育考試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欄目(http://www.neea.edu.cn/)。
相關閱讀: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