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重點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全面開啟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新征程。 學校設有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新能源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數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能源互聯網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學院,67個本科專業。擁有“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氣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學科分別位列A檔和A-檔;“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和“社會科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 、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簡稱中國社科大,位于北京市,是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批準,由教育部審批創辦的培養人文社會科學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公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197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1985年9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正式建立;2017年5月,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創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據2020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良鄉校區和望京校區,本部占地面積49.4萬平方米、館藏和共享圖書554萬余冊;共有科研專業人員3000余人;設有14個二級學院,開辦16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
中國地質大學
我校MBA教育致力于培養復合型、實踐型、創新型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管理人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MBA立足于"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在全面加強企業家與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與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金融與投資等專業方向MBA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致力于管理學科與學校地學優勢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培養珠寶商務、資源型企業管理、礦業投資融資等特色型MBA人才,特別注重培養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優秀管理者以及正在成長中的民營企業的高、中層優秀管理者。1.企業戰略與運營管理MBA項目該項目以培養企業戰略層領導者、人力資源經理、運營經理、財務經理、信息經理、投資經理為目標,學員可根據自身優勢和自身定位選擇其中的1-2個方向,通過學校配備的課程、師資、俱樂部、活動及其他各種資源實現培養目標。我校同著名獵頭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系商務部直屬事業單位,是集經貿研究、信息咨詢、新聞出版、教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社會科學研究咨詢機構。 研究院的前身是1948年8月創建于香港的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遷移廣州,1951年底遷至北京;1997年和2002年,經過兩次機構整合形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占地2萬多平方米,館藏圖書10萬余冊;設有17個研究所,擁有各類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10多人,設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類別3個 2020年5月13日,作為第一批倡議方,與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發起“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倡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簡稱“信息科大”,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管、理、經、文、法6個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北京市重點支持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111計劃”、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北京市屬高等學校數字校園示范校,是“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首批成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由原機械部所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和原電子部所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在2008年合并組建,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2011年9月,學校獲批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建筑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簡稱“北建大”,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國家“雙萬計劃”、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單位、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為“一帶一路”建筑類大學國際聯盟發起成員,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高校,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1933年更名為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1936年增設土木工程科,后歷經北京市市立工業學校、北京市建筑專科學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學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北二外”或“二外”(BISU),是一所以外語和旅游為特色學科,多學科門類發展的文化和旅游部與北京市省部共建重點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大學。學校入選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雙萬計劃、北京市外培雙培計劃、北京市高等學校菁英獎學金項目,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成員,英國國家高等教育文憑課程示范中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服務行業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會長單位,5G商貿化聯盟發起單位,并具有海外招收留學生、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資格。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提議、在原新華社外文干部學校基礎上于1964年10月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9月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為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和“一帶一路”礦業高校聯盟發起高校,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學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礦學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1938年,學校西遷并與東北大學、北洋大學、北平大學的工學院聯合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復校并于 1949年回遷焦作。1950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學校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1970年,學校遷至四川合川,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