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由北京師范大學對口支援。 學校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改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后改為師范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后,國立西北師
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Ningxia University),簡稱“寧大”(NXU),坐落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孔子學院獎學金接收院校,“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聯盟(Z14)成員,教育部首批批準接收外國留學生高校。 寧夏大學的前身為1958年9月創建的寧夏師范學院、寧夏農學院。1962年9月,寧夏師范學院、寧夏農學院與寧夏醫學院合并成立寧夏大學。1970年1月,寧夏醫學院、寧夏農學院從寧夏大學分出單獨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學校是一所綜合性高等師范院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培計劃”、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中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交流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111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屬重點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范館;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并成立山東師范學堂;1944年成立山東省師范專科學校;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干部學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范學院,系建國后山東省成立最
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南師大”,主校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國培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廣東省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單位。 學校前身是1933年創立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范學院,1935年更名為勷勤大學教育學院,后歷經廣東省立教育學院、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廣東省文理學院等發展時期。1951年10月,國立中山大學師范學院、私立華南聯合大學教育系并入廣東省文理學院,設立華南師范學院。1952年,南方大學俄語系、私立嶺南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屬重點大學,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北京市雙培外培計劃、北京華文教育基地;學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 學校創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師范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范;1960年后,華北人民大學、北京工農師范學院、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北京師范專科學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師范學院分院并入,同年更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并與自然資源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簽約成員;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是一所以地質、資源、環境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學。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坐落于遼寧省沈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三方重點共建,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確定的首批12個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入選的國家級科教類項目有“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單位,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東北大學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江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本科院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俄經濟類大學聯盟。 學校前身為1923年秋創辦的江西省立商業學校,1958年成立江西財經學院,文革期間幾經更名并遭停辦,1978年復校,1980年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1996年更名為江西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財政部主管轉變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為財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簡稱地大,位于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創始成員。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于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為“兩電一郵”成員;是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56年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