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考試重點涵蓋七大模塊,包括金融市場與工具、利率與資產定價等,涉及各類理論、定價公式、機構職能等。其中商業銀行管理等為高頻領域,需結合真題,關注計算類考點。
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考試內容圍繞金融市場運作、機構管理、風險調控等核心領域展開,結合歷年考情,以下為重點模塊及核心考點總結。
1、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的高頻考點。
金融市場分類:按交易標的物、按交易性質的特點及典型工具。
金融工具性質:流動性、收益性、風險性的關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與應用場景。
2、利率與金融資產定價核心考點。
利率決定理論: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可貸資金理論的差異。
金融資產定價:債券定價公式、股票定價模型、遠期合約定價,需熟練掌握計算邏輯。
3、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的重點內容。
金融機構體系:我國“一行兩會”的職能,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的業務邊界。
金融制度類型: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對比,巴塞爾協議Ⅰ/Ⅱ/Ⅲ的核心內容。
4、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核心內容。
業務分類: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的具體形式及風險點。
經營原則:“三性”的平衡,流動性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計量與控制工具。
5、貨幣供求與均衡的關鍵考點。
貨幣需求理論:弗里德曼現代貨幣數量說、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的核心觀點。
貨幣供給機制: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計算。
通脹與通縮:成因及治理政策。
6、國際金融及其管理的重點內容。
匯率制度: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的適用場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國際收支:平衡表項目,逆差/順差的調節措施。
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直接投資的流程與政策框架。
7、金融風險與監管的核心考點。
金融風險類型: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工具:VaR模型、壓力測試的應用場景。
金融監管體系:我國分業監管的職責分工,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的協同邏輯。
以上模塊覆蓋考試70%以上分值,其中商業銀行管理、利率定價、貨幣供求、國際金融為高頻出題領域,需結合真題強化理解,尤其注意計算類考點的公式應用。

經濟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