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級經濟師兩門科目難度各異。《經濟基礎知識》覆蓋廣、題量大,需理解記憶結合,備考難點在于知識點零散與計算易錯;《專業知識和實務》題型靈活,專業間難度差異大,難在專業知識深度與案例題綜合性。備考建議依考生基礎、時間選擇策略。
中級經濟師考試包含《經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和實務》兩門科目,兩者在難度、考查特點和備考重點上存在明顯差異,以下從多個維度對比分析其難度情況。
《經濟基礎知識》的難度特點,主要有:
1、覆蓋范圍廣。涉及 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 六大模塊,內容跨多個學科,知識點瑣碎且分散,需記憶的概念、理論較多。
2、理解與記憶結合。部分內容(如經濟學原理、統計指標計算)需理解邏輯后再記憶,單純死記硬背容易混淆;法律部分則側重條文記憶,需精準把握細節。
3、題量大。題型為70道單選題(每題1分+35 道多選題(每題2分),共105題,考試時長1.5小時。題目多為教材原文或簡單變形,直接考查基礎概念的題目占比約60%-70%,但多選題因選項易混淆,錯選、漏選風險較高。
該科目的備考難點主要在于:
1、知識點零散。各模塊內容獨立,需建立知識框架(如用思維導圖梳理各章節邏輯),避免碎片化記憶導致遺漏。
2、計算題易錯。統計、會計模塊涉及少量計算(如指數計算、會計報表分析),雖公式固定,但需熟練應用,避免因粗心失分。
《專業知識和實務》的整體難度特點,主要是題型靈活度高,為60道單選題(每題1分+20道多選題(每題2分+20道案例分析題(每題2分),共100題。案例分析題需結合材料分析,考查知識應用能力,部分專業(如金融)的案例題可能涉及復雜計算或邏輯推理。
該科目分10個專業,不同專業難度差異顯著,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因貼近實際工作、計算題少,被公認為 難度較低;金融、財政稅收、建筑與房地產經濟 等專業因涉及復雜理論或大量計算,難度較高。
備考難點主要有:
1、專業知識深度。部分專業(如知識產權、運輸經濟)因考生接觸較少,需從頭學習專業術語和理論,入門難度大。
2、案例題綜合性強。案例分析題可能跨章節考查,需靈活運用知識點(如金融專業結合貨幣政策與金融風險案例),對邏輯分析能力要求高。
備考建議
零基礎或跨專業考生:建議先攻克《經濟基礎知識》,打好理論基礎,再根據自身專業背景或工作需求選擇難度較低的專業(如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在職考生:合理分配時間,《經濟基礎知識》注重日常積累(如利用碎片化時間記憶考點),《專業知識和實務》則需集中精力突破專業難點(如金融公式推導)。
報考策略:若時間緊張,可分兩年報考(先考《經濟基礎知識》,再考專業科目);若基礎扎實,可同時報考兩科,利用知識關聯性提升效率(如經濟基礎中的財政模塊與財政稅收專業有重疊)。

經濟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