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二建《市政實務》考試真題及答案于考后及時發布,本文為各位考生更新的是2022年二級建造師《市政實務》案例題真題、考試答案、真題解析相關資訊。
2022年二級建造師《市政實務》科目考試案例題一共4道,本文為各位考生及時更新2022年二建《市政實務》案例題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請各位考生持續關注本頁面,或收藏此頁面獲取二建真題答案相關資訊。
二建《市政實務》題型題量分布:20道單選、10道多選、4道案例題
2022年二建《市政實務》案例題真題答案及解析(兩天三科版):
三、實務操作和案例分析題(共 4 題,每題 20 分)
案例(一)
某工程公司承建一座城市跨河橋梁工程。河道寬 36m,水深 2m,流速較大,兩岸平坦開闊。橋梁為三跨(35+50+35)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總長 120m。橋梁下部結構為雙柱式花瓶墩,埋置式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立面見圖 1。
項目部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包括:
1.經方案比選,確定導流方案為:從施工位置的河道上下游設置擋水圍堰,將河水明渠導流在橋梁施工區域外,在圍堰內施工橋梁下部結構:
2.上部結構采用模板支架現澆法施工,工藝流程為:支架基礎施工→支架滿堂搭設→底模安裝→A→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及養護→預應力張拉→模板及支架拆除。
預應力筋為低松弛鋼絞線,選用夾片式錨具。項目部擬參照類似工程經驗數值確定預應力筋理論伸長值。采用應力值控制張拉,以伸長值進行校核。
項目部根據識別出的危大工程編制了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按相關規定進行了專家論證,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設立了危大工程公告牌,并在危險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問題】
1.按橋梁總長或單孔跨徑大小分類,該橋梁屬于哪種類型?
2.簡述導流方案選擇的理由。
3.寫出施工工藝流程中 A 工序名稱,簡述該工序的目的和作用。
4.指出項目部擬定預應力施工做法的不妥之處,給出正確做法,并簡述伸長值校核的規定。
5.危大工程公告牌應標明哪些內容?
【參考解析】
1.按橋梁多孔跨徑總長,該橋為 120m,屬于大橋;按單孔跨徑長度,該橋最大跨徑為 50m,屬于大橋。
2.該橋所處河道水深淺僅為 2m,但流速大,設置河道內圍堰施工較為困難。河道兩側平坦開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導流,不會對周邊造成過大影響。施工期間將水導流到橋梁作業范圍外可為后續支架法施工提供安全穩定的作業面。
3.A-支架預壓。目的為消除非彈性變形(包括架體拼裝間隙及地基受載后的沉降)。
4.項目部參考類似工程確定理論伸長值不妥。
正確做法:應對本工程所用預應力筋進行試驗以確定張拉控制應力,伸長值等施工參數。伸長值的校核應以現場實測伸長值為準。
5.危大工程告知牌內容應包括工程名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專項方案論證時間,施工開始時間,施工位置,危大工程分項名稱,主要控制措施及安全技術要點等。
案例(二)
【背景資料】
某市政公司承建水廠升級改造工程,其中包括新建容積 1600m?的清水池等構筑物,采用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設計等級為 P8、C35。清水池結構斷面見圖 2 所示。在調研基礎上項目部確定了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和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獲得批準后實施。
施工過程中發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清水池地基土方施工遇到不明構筑物,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拆除并換填處理,增加了 60 萬元的工程量。
事件二:為方便水廠運行人員,施工區未完全封閉。發生了一名取水樣人員跌落基坑受傷事件,監理工程師要求項目部采取糾正措施。
事件三:清水池滿水試驗時,建設方不認同項目部制定的三次注水方案,主張增加底板部位試驗,雙方協商后達成一致。

【問題】
1.事件一增加的 60 萬元能索賠嗎?說明理由。
2.給出增加工程量部分的計價規定。
3.指出圖 2 中 A 和 B 的名稱與用處。
4.簡述事件二項目部應采取的糾正措施。
5.分析事件三中建設方主張的意圖,簡述正確做法。
【參考解析】
1.可以索賠。
理由:清水池地基土方施工遇到不明構筑物屬于建設單位的原因,不是承包方的責任,增加的60 萬元可以索賠。
2.合同中已有適用的綜合單價,按合同中已有的綜合單價確定。合同中有類似的綜合單價,參照類似的綜合單價確定。合同中既沒有適用也沒有類似的綜合單價,由承包單位提出綜合額單價,經發包人確認后執行。
3.A:橡膠止水帶。作用:止水,防止變形縫處漏水。
B:鋼板止水帶。作用:止水,防止施工縫位置滲漏水。
4.施工區應設置圍擋完全封閉,出入口位置設專職人員值守。基坑周邊設高度不小于 1.2m 的防護欄桿,并設置安全防墜網,安全警示裝置,夜間設警示燈。
5.建設方主張增加底板部位試驗是為了保證清水池底板施工縫處滲漏水的情況滿足要求。
案例(三)
【背景資料】
地鐵工程某標段包括 A、B 兩座車站以及兩座車站之間的區間隧道(見圖 3),區間隧道長 1500m,設 2 座聯絡通道,隧道埋深為 1~2 倍隧道直徑,地層為典型的富水軟土,沿線穿越房屋、主干道路及城市管線等,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聯絡通道采用凍結加固暗
挖施工。本標段由甲公司總承包,施工過程中發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甲公司將盾構掘進施工(不含材料和設備)分包給乙公司,聯絡通道凍結加固施工(含材料和設備)分包給丙公司。建設方委托第三方進行施工環境監測。
事件二:在 1#聯絡通道暗挖施工過程中發生局部坍塌事故,導致停工 10 天,直接經濟損失 100 萬元。事發后進行了事故調查,認定局部凍結強度不夠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件三:丙公司根據調查報告,并綜合分析現場情況后決定采取補打凍結孔、加強凍結等措施,并向甲公司項目部和監理工程師進行了匯報。

【問題】
1.結合本工程特點簡述區間隧道選擇盾構法施工的理由。
2.盾構掘進施工環境監測內容應包括哪些?
3.事件一中甲公司與乙、丙公司分別簽訂哪些分包合同?
4.在事件二所述的事故中,甲公司和丙公司分別承擔何種責任?
5.凍結加固專項施工方案應由哪幾個公司編制?事件三中恢復凍結加固施工前需履行哪些程序?
【參考解析】
1.隧道所處地層為富水地層,埋深超過一倍隧道直徑,穿越既有管道/道路/房屋等。采用盾構法可以在富水地層施工隧道,且對周圍既有結構影響較小。
2. 施工環境監測內容應包括: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及揚塵等顆粒狀污染物,施工現場噪聲,施工廢水的排放,施工用泥漿的排放,建筑垃圾等。
3.
4. 丙公司施工技術不當造成事故,負主要責任;甲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5. 凍結施工專項方案應由丙公司編制。
事件三中恢復凍結加固施工前應由丙公司按照甲公司項目部及監理工程師意見確定的事故處理措施進行處理,處理結果應經現場監理工程師確認合格,總監理工程師下達復工指示后,再恢復凍結加固措施。
案例(四)
背景資料
某城市供熱外網一次線工程,管道為 DN500 鋼管,設計供水溫度 110℃回水溫度 70℃,工作壓力 1.6MPa.沿現況道路輻射段采用 DN2600mm 鋼筋混凝土管作為套管,泥水平衡機械頂進,套管位于卵石層中,卵石最多粒徑 300mm,頂進總長度 421.8m。頂管與現狀道路位置關系見圖4-1。
開工前,項目部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調查,重點是頂管影響范圍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和運行狀況,以便加強對道路、地下管線的巡視和保護,確保施工安全。
項目部編制頂管專項施工方案:在永久檢查井處施做工作豎井,制定道路保護和泥漿處理措施。
項目部制定應急預案,現場制備了水泥、砂、注漿設備、鋼板等應急材料,保證道路交通安全。
套管頂進完成后,在套管內安裝供熱管道,斷面布置見圖 4-2。

問題
1.根據圖 4-2,指出供熱管道頂管段屬于哪種管溝敷設類型?
2.頂管臨時占路施工需要哪些部門批準?
3.為滿足綠色施工要求,項目部可采取哪些泥漿處理措施?
4.如出現道路沉陷,項目部可利用現場材料采取哪些應急措施?
5.指出構件 A 的名稱,簡述構件 A 安裝技術要點。
參考解析
1.根據圖 4-2,頂管段屬于管道不開槽施工,地下管溝敷設方式。
2.臨時占路需要交通管理部門和道路管理部門批準。
3.施工場地應設置排水溝及沉淀池,泥漿應設置鉆屑分離處理系統循環利用。必須防止泄漏外流污染環境,泥漿應采用專用罐車外棄。
4.如果出現道路沉陷,項目部首先應在沉陷處周圍設置防護欄桿,利用現場的水泥和砂材調配固化地層所需的泥漿,采用注漿設備對沉陷處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加固處理后,可采用鋼板跨越鋪設在沉陷位置,以保證后續交通不造成嚴重影響。
5.構件 A 為支架,
支架應保證安裝位置正確,標高和坡度滿足設計要求,安裝平整,埋設牢固。
(2)支架結構接觸面應潔凈、平整
二級建造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