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考研初試考試真題有利于考生了解考試題型與分數設置情況,更好的備考。希賽網整理了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漢碩初試445考試真題,希望能對考生帶來幫助。更多信息,敬請關注希賽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頻道。
以下是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漢碩初試445考試真題,希望考生好好復習,爭取在考研復試中超常發揮,考取一個好成績,早日進入理想大學。
杭 州 師 范 大 學
2020 年招收攻讀碩士研究生考試題
考試科目代碼: 445
考試科目名稱: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說明:考生答題時一律寫在答題紙上,否則漏批責任自負。
壹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共8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長江地域文化區,包括江漢流域、太湖流域和( )。
2.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朝下令全國通用的漢字標準字體是( )。
3.通行于西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后世稱為( )文,也叫鐘鼎文。
4.在《說文解字》中,“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指的是( )造字法。
5.中國古代的( )被認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
6.中國歷史上所謂“戰國七雄”是指齊、楚、燕、( )、趙、魏、秦。
7.中醫四診法是指望、聞、問、( )。
8.以京劇為代表來說,中國戲劇的四大角色是:旦行,生行,( ),丑行。
9.古代一些帝王曾專程赴( )山祭拜天地,并把這一隆重典禮稱為“封禪”。
10.《詩經》運用了“賦、( )、興”三種藝術表現方法。
11.北魏時期,酈道元撰寫的一部內容豐富的地理學巨著是《 》。
12.為人傳誦的《陋室銘》一文是唐朝文人( )所作。
13.詩歌《鄉愁》的作者是臺灣詩人( )。
14.《詩經》與《楚辭》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而被稱為( ),構成中國詩歌發展史的兩大源頭。
15.中國的歷法是隨著原始農業的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中國的歷法里有( )的安排。
16.( )是古代中國最為出色的工藝品,暢銷亞洲、歐洲和非洲,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以至于英語直接用( )(英語單詞)來命名中國。
17.英語the Lantern Festival,指的是中國傳統節日( )。
18.中國的“五岳”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 )。
19.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特色,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原則與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相結合,使得中國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是( )。
20.中國書法、繪畫得力于( )紙的使用,也使作者的情感和個性充分展現出來。
21.二十四節氣歌謠反映的是我國古代( )流域人們的生活場景。
22.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兩位,他們是韓愈和( )。
23.中國畫與中醫,( )一起,被譽為中國的“三大國粹”。
24.( )是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用途最廣泛的一部類書。
25.成功飾演《羅馬假日》、《蒂凡尼早餐》女主人公的是著名影星( )。
26.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日本為學習中國文化,多次派出人數眾多的使團,這種使團被稱作( )。
27.2000多年前,( )架起古代東西方文化交往的橋梁。
28.“教學相長”作為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題,首先提出它的是( )。
29.我國的七大古都是安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 )、北京。
30.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千年前( )都城的繁華景象和民俗風情。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下面哪個愛情故事被稱為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A 東施效顰 B 陸游和唐琬 C許仙與白娘子 D梁山伯和祝英臺
2.我國詩歌發展的重大轉變時期是( )。
A.漢代 B.南北朝 C.隋唐 D.唐朝
3.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由( )傳入歐洲。
A.馬可·波羅 B.利瑪竇 C.阿拉伯人 D.印度人
4.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是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是( )時期開始興建的。
A.漢武帝 B.秦朝末年 C.隋煬帝 D.唐太宗
5.主張節約,反對浪費;主張選舉有才能的且品德高尚的人做官,要求人們相互友愛,反對戰爭。這是( )的主張。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有共同來源的諸語言的總稱是( )。
A.語族 B.語群 C.語支 D.語系
7.“雨前上品,明前珍品”所指的是哪兩個節氣?
A.谷雨;驚蟄 B.雨水;清明 C.谷雨;清明 D.雨水;春分
8.儒學是由孔子創立的,到( )時期被推上獨尊的地位,指導中國社會生活長達數千年之久。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漢武帝時期 D.南北朝時期
9.下列語系中,不屬于中國五大語系的是( )。
A.漢藏語系 B.蒙古語系 C.阿爾泰語系 D.南島語系
10.河姆渡文化遺址位于( )。
A.東陽市 B.寧波市 C.余杭鎮 D.余姚市
11.先秦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
A.孫臏 B.孫武 C.墨子 D.韓非
12.漢字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及中華文化影響、曾經或現在仍然使用漢字、以漢語文言文作為書面語、文化、習俗相近的區域,不包括下面的:( )
A.日本 B.朝鮮 C.泰國 D.越南
13.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古典小說頂峰的作品是( )。
A.《三國演義》 B.《金瓶梅》 C.《水滸傳》 D.《紅樓夢》
14.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由此形成享譽世界的( )。
A.敦煌學 B.佛經學 C.文物學 D.藏學
15.巴西的語言是( )。
A.西班牙語 B.英語 C.葡萄牙語 D.法語
16.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
A.土地神 B.五谷神 C.祖先神 D.水神
17.我國的漢字真正發展成為一門藝術,是下面的什么時期?
A.秦漢 B.魏晉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18.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在阿拉伯語中是什么意思?
A.勇敢者 B.順服者 C.虔誠者 D.保衛者
19.EXPO是( )組織的英文簡稱。
A.世界博覽會 B.環保組織 C.歐盟 D.上海合作組織
20.唐朝詩人( )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A.白居易 B.杜甫 C.王維 D.孟浩然
21.哪句詩講的是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 )
A 有緣千里來相會,須往西湖高處尋。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C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D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2.二十四節氣中,( )是一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A.秋分 B.夏至 C.小暑 D.大暑
23.下邊哪一位畫家被稱為“畫圣”?
A.顧愷之 B.吳道子 C.閆立本 D.唐寅
24.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四書”是( )。
A、《論語》、《孟子》、《大學》、《春秋》
B、《論語》、《孟子》、《中庸》、《左傳》
C、《論語》、《詩經》、《大學》、《中庸》
D、《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5.《老子·五十八章》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思維模式是( )。
A.整體思維 B.類比思維 C.辯證思維 D.抽象思維
26.“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歌頌的是( )的品格。
A.松B.梅C.菊 D.蘭
27.一個時期某一階層或某一行業的人群對文化問題所持的態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現的意識形態,稱作( )。
A.文化思潮 B.文化傳統 C.文化觀念 D.文化現象
28.以下中國的姓氏哪個不是以官職為姓?
A.嬴 B.宗 C.錢D.史
29.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是五臺山、( )、九華山和普陀山。
A.武夷山 B.雁蕩山 C.峨眉山 D.武當山
30.現在我們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作品,請問這兩個詞語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B.畫作 C.樂曲 D.書法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2-分)
1.請簡述第二語言教學中交際法的特點?
2.舉例說明語言差異里反映的文化差異。結合這些差異,談談如何進行漢語文化教學。
貳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共30分)
四、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遷移指學得的經驗對后來的影響,起促進作用的影響是( )。
2.語言要素教學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和( )。
3.( )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有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兩種形式。
4.( )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構建的、既不同于母語又不同于目的語的一種語言知識系統。
5.( )指對信息的感知、定義、組織和記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場依附型和場獨立型兩類。
6.功能法又稱功能意念法,或交際法,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歐洲,創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 ),興盛于美國,是近年來流行較廣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
7.( )是為測量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級標準化考試,實行統一考試、閱卷、評分,統一頒發證書,現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權威、影響最大的漢語水平考試。
8.( ),指考試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9.對比分析的心理學基礎是( )。
10.漢字是非漢語母語學習者的一個難點,從字符與所記錄的語言的關系看文字的不同類型,漢字屬于( )。
五、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關鍵。( )
2.語言理論是對外漢語教學理論中最直接、最核心的基礎。( )
3.雙語現象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民族的一部分人放棄使用母語而改用另一個民族的語言的現象。( )
4.教學過程涉及四個部分:總體設計、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語言測試,其中一般教師只需要做好教學實施。( )
5.語言教學的兩大核心問題是語言教學大綱和語言教學法。( )
6.對外漢語教學,特指在學校對母語非漢語的學生進行的、以傳授漢語知識為主的正規教學活動。( )
7.根據遺忘過程的基本趨勢,可以在剛學完若干個語言點的較短時間內,安排較少的復習,隨著時間的延長,復習次數逐步增多。( )
8.國際生在漢語課堂上,通過對外漢語教師的講解,習得了“連連”和“一連”的區別。( )
9.文化教學中主要是共時文化教學跟外語和第二語言教學密切結合。( )
10.對外漢語課程的設置是以漢語綜合課為核心,把各單項技能訓練課程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
六、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 )最早提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理解,獲取新的知識的過程。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
2.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掌管語言功能及計數、推理能力的是( )。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半球和右半球 D.右半球的布洛卡區
3.兒童語言習得逐漸掌握多層次結構的語句,一般要經過的階段是( )。
A.從陳述句到疑問句 B.從獨詞句到雙詞句
C.從非主謂句到主謂句 D.從單句到復句
4.現代語言學的標志性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的作者是( )。
A.[波蘭]柴門霍夫 B.[美國]喬姆斯基
C.[瑞士]索緒爾 D.[美國]薩丕爾
5.下面各項屬于語言符號特點的是( ) 。
A. 自然性 B.約定性
C. 固定性 D.想象性
6.學習者有意識地學習并力求掌握的語言是( )。
A.母語 B.目的語
C.第二語言 C.外語
7.( )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該方法強調通過反復的句型操練培養聽和說的能力。
A.任務式教學法 B.聽說法
C.功能法 D.語法——翻譯法
8.下面不屬于語法教學的方法是( ) 。
A.情景化教學 B.生成式教學
C.對比教學 D.翻譯式教學
9.初學漢語的英語母語者,受“I learn Chinese every day.”的語序影響,說出“我學習漢語每天”的錯誤句子,從錯誤產生的原因來考察,這屬于( )。
A.語內偏誤 B.訓練偏誤
C.語際偏誤 D.語法偏誤
10.漢語學習者說“昨天去了老師家,他的兒子很turbulencce。”請問這位漢語學習者使用的交際策略是( )。
A.縮減策略 B.成就策略
C.回避策略 D.套語
叁 案例分析與寫作(共40分)
七、請根據以下材料,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范、卷面清潔。
材料:
王曉娜是杭州某大學的一名畢業生,畢業后通過漢辦的志愿者選拔,被派往韓國,成為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較開朗,所以當她只身一人前往韓國釜山的一所中學任教時,也是滿懷憧憬。但是當她到了韓國學校,卻發現同事對她很冷漠,在學校辦公室韓國同事幾乎不跟她說一句話。她知道絕不是因為語言不通。王曉娜是個愛說愛笑的人,她幾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同事,還是別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說話。她只好一個人每天默默地吃飯,刷手機看微信。而且在課堂上,韓國本土教師幾乎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志愿者老師則處于從屬地位。無論是單詞、課文還是語法,都是由韓國本土教師用韓語講授。志愿者教師只負責領讀,學生機械地重復。志愿者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與“復讀機”無異。每次上完領讀課,王曉娜十分沮喪,這與她當志愿者教授漢語的美好愿景完全不一樣。她想:我都上了一個月的課了,再這么當“復讀機”怎么辦啊?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