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理繼續教育線下學分制度既是職業發展的“硬門檻”,也是專業成長的“助推器”。合理規劃學習路徑、善用政策紅利,方能在學分達標的同時,實現從“基礎護理”到“專科專家”的跨越式發展。
護理專業每年繼續教育線下學分要求是職業發展的關鍵指標。2025年新規明確,護理人員需完成25學分(90學時),其中線下課程因學分價值高、實踐性強成為核心獲取途徑。從國家級培訓到基層健康宣教,不同路徑的學分計算規則與特殊群體豁免政策,直接影響職稱晉升與專業能力提升。
一、核心政策
根據2025年國家衛健委《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辦法(試行)》,護理專業技術人員每年需完成25學分(折合90學時)的繼續教育,較此前部分地區20學分的標準提升25%。新規取消Ⅰ類、Ⅱ類學分分類,改為統一標準:每3小時學習授予1學分,主講人每小時授予2學分,遠程課程單項目上限3學分。這一調整直接提升了線下面授課程的學分價值權重——例如,參與12小時“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線下培訓可獲4學分,而3小時線上課程僅得1學分,凸顯面授課程在學分獲取中的核心地位。
二、線下學分獲取途徑與計算規則
1、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國家級/省級項目:學員每3學時(1學分)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1學分,主講人每小時授課授予2學分,單項目累計不超過10學分。例如,參與“腫瘤患者安寧療護新進展”國家級面授培訓,完成30學時可獲10學分。
(2)市級/校級項目:市級項目學員每6學時獲1學分,校級項目每4學時獲1學分,但年度上限較低(市級不超過5學分,校級不超過3學分),適合作為補充渠道。
2、進修與實踐活動
(1)長期進修:連續脫產進修滿3個月,經考核合格可直接認定當年全部25學分,無需額外學習。
(2)短期實踐:參與手術示范、新技術推廣等實踐活動,每6小時獲1學分(主講人每3小時1學分),單次不足1小時按0.2學分計算,年度上限15學分。例如,鄉鎮衛生院護士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培訓”滿20小時可替代5學分。
3、政府指令性任務
參與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幫扶任務滿3個月,可直接認定25學分;不足3個月則按每6小時1學分折算,兼顧公平性與激勵性。
三、特殊群體政策
1、鄉村醫生:每年僅需完成8學分,但需完成6個月基層服務并附政府蓋章證明,體現政策傾斜。
2、鄉鎮衛生院護士:可用“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培訓滿20小時”替代5學分,或通過“健康宣教進社區”活動(滿6小時獲1學分)靈活獲取學分。
3、學分補足機制:若因產假、病假等特殊情況未達標(如2023年僅完成10學分),需在次年補足差額并附單位證明,否則影響職稱晉升申報。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 課程名稱 | 有效期 | 課程價格 |
| 2026年護理學(師)全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師)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師)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師)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 2026年護理學(中級)全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中級)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中級)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 2026年護理學(中級)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關推薦:
護理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