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是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高等職業學校。其前身是原陜西省中醫學校、陜西省大荔師范學校、陜西省蒲城師范學校、陜西省渭南農業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5年創建的“同州實業中學堂”。百余年來,培養出了大量各類專業人才,廣泛分布在教育、衛生、農林、畜牧各個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了如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陜西省原副省長王雙錫、陜西省教育廳原廳長張克儉、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陳吾愚等知名校友。學校中藥文獻研究員劉壽山編撰的400余萬字專著《中藥研究文獻摘要》開啟了近代中藥研究的先河,是繼《本草綱目》之后我國又一部綜合性中藥文獻巨著,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學校地處陜西東大門-渭南市,東臨華山,北抱渭水,西望長安,南依秦嶺,風景秀美,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學校有高新、朝陽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80畝,建筑面積33.1萬平方米。教職員工814人,其中專任教師523人,擁有博士50人、碩士225人、“雙師”素質教師233人。聘請兼職教師139人、客座教授62人。館藏圖書85.9萬冊。教學用計算機1125臺。校內實驗實訓室92個,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4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124個。在校學生12000人。下設護理學院、醫學院、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農學院、3D打印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基礎課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教學單位。開設三年制高職專業38個,其中省級重點專業6個;五年制高職專業7個,涵蓋了醫學、教育學、農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六個學科。 學校秉承“頂天立地、內外兼修”的辦學理念和“遵循規律、文化引領、改革創新、開放融合”的辦學思路,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堅持“面向職業辦學,貼近產業辦學,瞄準就業辦學,政校行企聯動辦學”的辦學思想,實行“六業貫通”人才培養計劃和“三服務”辦學模式,踐行“明德、篤行、精技、強能”的校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學創新,提高綜合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把學校建設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和科技應用與開發的重要基地。學校堅持普通全日制教育與成人繼續教育并重,培養與培訓并舉,搭建在校生、社會考生學歷提升和職業技能培訓立體互通平臺,開展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能“多證書”教育。除獨立舉辦高等繼續教育外,還與陜西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為廣大考生提供豐富的多元選擇。 學校圍繞經濟發展需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走產學業一體化的辦學之路。先后與江蘇雨潤集團公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渭南經開區“中國酵素城”、高新區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德諾浩、陜西天佑醫療管理集團、大唐移動、世紀鼎利集團、新道科技等知名企事業單位達成合作意向。不斷創新探索校地校企校產合作辦學新模式。與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多國簽署合作辦學協議。通過校內外招聘會、就業實習基地、政府公益崗位、創業項目引導,提供就業一條龍服務,構建了學生就業“綠色通道”,就業率持續5年超過97%。 2015年,學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示范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16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主動適應國內外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用大胸懷、大視野、大思維系統謀劃學校發展,深化綜合改革,加強對外交流,提升辦學水平,促進轉型發展。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逐步為學生搭建起符合國際潮流的高等職業人才培養基本構架,建設國內一流高職院校而努力奮斗。..
- 類型: 綜合類
- 地區: 陜西省渭南市
- 等級: 其他
- 電話: 0913-2085561 2085563
- 地址: 陜西省渭南高新區勝利大街西段科教園區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