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參加高職單招最重要的還是選擇一所自己滿意的院校,下面是高職單招網小編整理的2020貴州高職單招院校排名(十所院校),各所高校排名情況還要看學校環境、師資力量、就業情況等綜合實力,不能一概而論,該排名僅供考生及家長報考參考。
2020貴州高職單招院校排名(十所院校)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坐落于貴陽市城區西北,老校區校園面積510畝,建筑面積23萬多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達30萬余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各類教師4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00余人。學院新校區占地1002畝,規劃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可容納學生15000人。第一期工程將于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當2012年金風又起的日子,2000多名思南師范師生搬遷到銅仁,為執著的追求,為不變的信念。漫漫征程,風雨滄桑。從思南師范講習所到貴州省思南師范學校,思南師范從1919年誕生迄今,已五遷校址,九易校名。厚重歷史積淀出來的文化氛圍,幾代人默默耕耘傳承知識的薪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為師箴言,升華了從這里走出去的15000多名莘莘學子的心靈。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8000余人,其中高職類學生5000多人;在崗教職員工近360人,其中專任教師200人,副高以上職稱近50余人。延安路校區、419校區和洪江校區三個校區,占地500余畝,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000多萬元,各類館藏紙質圖書30多萬冊。學院擁有65個實驗實訓室。高職類畢業生就業率連續9年保持在92%以上高位,中職畢業歷年就業率超過98%。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2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隸屬于貴州省教育廳。學院位于貴州花溪大學城,占地面積1000畝,規劃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已完成一期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設六系一部,即藝術設計系、經濟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輕工化工系、機電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基礎教學部)。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是全日制、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坐落在涼都六盤水市美麗的梅花山腳下,校園占地面積552畝,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3萬冊,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學隊伍,現有教職工380人,專兼職教師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69人,講師、實驗師等中級職稱113人,“雙師型”教師57人,碩士研究生46人。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省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是2001年8月。學院座落在美麗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山水橋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勻市,占地面積1300余畝。學院建有數控、金工、機電、汽修實訓車間,生物綜合實驗樓和養殖、種植基地,網絡技術、藝術設計實訓室,會計模擬室,餐飲客房實訓室等實踐基地及演藝講學廳、標準足球場、田徑場、網球場等文化體育場所,圖書館藏書20余萬冊。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是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確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有農業機械研究所和植物組培中心。現有教職工248人,教師166人,行政人員72人,教授、副教授、高級實驗師、高級政工師47人;講師、實驗師、政工師95人。擁有一支由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農藝師、研究員和工程師等組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館藏圖書16萬冊。在校生3000余人。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成立于2007年4月,是貴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開放型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為主的辦學管理體制。院本部坐落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云潭南路609號,占地面積625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二戈寨校區,占地面積62畝;清鎮校區,占地面積320畝;烏當校區,占地面積100畝;開陽磷礦校區,占地面積200畝;小河西工校區,占地面積100畝。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2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同意將畢節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從畢節學院整體剝離,組建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規模:根據社會需要和辦學條件確定辦學規模,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左右。師資力量:教職工271人,專任教師223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35人,中級職稱57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6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市管專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辦學特色:以高職教育為主體,中職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為兩翼,科研、技術開發與推廣服務為助推的辦學格局。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集文、理、經、管等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學院。學院被教育部等六部委列為數控加工技術領域、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領域兩個方面的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產業部在我院設立了全國電子信息產業高新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