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的志愿填報,如何選擇意愿高校、心儀專業等讓眾多家長茫無頭緒,我們這里將一些注意細節歸納為五個“莫要”:以我為主莫“花眼”、多種準備莫“死板”、提前了解莫“跟風”、穩住重心莫“求全”、當好參謀莫“越位”。
高考的志愿填報,如何選擇意愿高校、心儀專業等讓眾多家長茫無頭緒,小編收集整理了部分填報志愿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供您參考。
★以我為主莫“花眼”
對于部分考生來說,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如同“魚和熊掌”,甚為糾結。其實,只要對備選學校和擬選專業進行比較詳細的了解之后,結合自己的發展規劃,還是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的。對于專業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之分。考生在報志愿時,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選擇自己的專業。首先是興趣,對專業有興趣才會有學習動力;其次是潛能,考生具備了學科或專業興趣,不代表他已經具備學習這個專業的潛在能力,可以參加一些正規、科學的潛能測試來評價是否適合該專業。
★多種準備莫“死板”
部分考生和家長抱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比如說專業上,學經濟或金融就一定要去北京或上海的名牌高校;地域上,只選擇“北上廣”或沿海城市的高校;就業上,看到近年的熱門專業,就“一往情深”;或者一直青睞“985”“211”高校等。結果在填報志愿時,各高校志愿之間缺乏梯度,而專業也不服從調配,導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甚至落榜。因此,還是應該按照科學合理的填報原則,在自身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高考分數、計劃數、高校(專業)錄取最低分等客觀因素,多一種思路、多一項選擇,莫讓自己走上“獨木橋”。
★提前了解莫“跟風”
其實,對于多數考生來說,沒有明顯的專業或地域興趣,對高校或專業的選擇更多的是采取“聽人勸,得一半”的方式。基本忽視了對擬填高校或專業的細致了解,進入高校后,對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專業前景不滿,導致學業退步甚至退學。因此,應注意發散思維、開闊眼界,選擇一些有底蘊、實用、有發展前景的高校或專業。
★穩住重心莫“求全”
高考報志愿關系到考生今后的發展,很多家長特別重視,但是也不用太緊張,畢竟今后的發展并非一個學校或專業就能決定的。有的家長和考生選擇志愿時,想把就業、人生規劃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考慮到,結果很難選到理想的志愿。因此,應抓住最看重的愿望和目標,可以暫時忽略一些細微的不足。
★當好參謀莫“越位”
家長在填報志愿過程中應是參謀和助手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應先讓孩子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高校和專業,家長可通過自己的閱歷、經歷或看到聽到的一些事例給孩子們分析優勢和不足,一起商定,選擇合適的高校或專業,不要越俎代庖,畢竟進入大學讀書是孩子,而非父母。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