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選擇題
0. 下列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少、群落結構單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會很快消失的是( )。
A.草原生態系統
B.淡水生態系統
C.農田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
1. 光照的長短在植物的發芽階段并不起作用,但在開花階段則是必須的。這是由于( )。
A.生物生長發育不同階段對生態因子的需求不同
B.生物在一定環境中生存,必須得到生存發展需要的多種因子
C.各因子之間的補償作用不是經常存在的
D.由于某一因子的數量產生變化,而導致生物的生長發育發生明顯的變化
2. 被綠色植物質體內的色素所吸收,用于光合生產的生理有效輻射是( )。
A.黃綠光和青紫光
B.黃綠光和藍紫光
C.紅橙光和青黃光
D.紅橙光和藍紫光
3. 當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時,種群數量趨向于( );當種群數量低于環境容納量時,則趨向于( )。
A.減少;減少
B.減少;增加
C.增加;減少
D.增加;增加
4. 野生向日葵的根分泌的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長。這種現象是由( )。
A.種間競爭引起的
B.種內斗爭引起的
C.他感作用引起的
D.進化原則引起的
5. 生物群落命名的一般根據是( )。
A.依照群落中的主要優勢種或種的某些個體的集群
B.優勢種的主要生活方式
C.為群落所占有的棲息環境,具有極明確的棲息條件的特點
D.以上的所有內容
6. 對海洋巖礁上的藻類植物調查時發現,一般在淺水處生長著綠藻,稍深處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則以紅藻為主,影響海洋中藻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陽光
B.海水含鹽量
C.溫度
D.海水含氧量
7. 蛇、蜥蜴進入冬眠,起主導作用的生態因素是( )。
A.陽光
B.溫度
C.水
D.土壤的理化特性
8.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里草與豆苗的關系是( )。
A.種內斗爭
B.競爭
C.共生
D.寄生
9. 狼狗常把排尿點作為與同種其他個體交流情報的“氣味標記站”。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被稱為( )。
A.種內斗爭
B.種內互助
C.種間斗爭
D.種間互助
10. 群落成層性是評估( )的一種指標。
A.生物種群
B.生物群落
C.生態環境質量
D.生物多樣性
11. 下列環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稱為群落的是( )。
A.一個池塘里的魚
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
C.一個牧場里的奶牛
D.一個蜂巢里的蜂
12. 紅樹林是熱帶地區適應于( )的常綠林或灌叢。
A.赤道南北的熱帶地區生態環境
B.熱帶地區海岸和河灣生態環境
C.所有海岸和河灣生態環境
D.熱帶以南、溫帶以北的中緯度地區生態環境
13. 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細菌和霉菌不存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草木繁盛、動物大量繁殖
C.人類將免于病患
D.植物的營養來源發生困難
14. 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從太陽的輻射能開始的
B.生態系統中流動的能量幾乎全部來源于太陽能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逐級減少和單向性的
D.生態系統離開外界環境的能量供應就無法維持
15. 紅花三葉草依賴土蜂為其傳粉,田鼠常搗毀土蜂窩,而貓又捕食田鼠,因而貓的數量影響田鼠的數量,繼而影響土蜂的數量,最終影響三葉草的數量,以上事實可以說明( )。
A.通過食物鏈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物,相互之間都存在競爭關系
B.通過食物鏈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物,相互之間都存在互助關系
C.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
D.各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16.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理論上第一營養級的能量最多有( )流入了第五營養級。
A.1/1000
B.2/10000
C.1/625
D.1/125
17. 阿拉斯加苔原地帶的植被主要是地衣。地衣是馴鹿的主要食物,苔原狼靠捕食馴鹿為生,因紐特人的主要食物是馴鹿,也捕食狼。蘇聯科學家曾進行核試驗,把銫(137Cs)等放射性元素釋放到高緯度的上空。以后,銫被地衣吸收并積累在體內,結果受核污染最嚴重的生物是( )。
A.地衣
B.馴鹿
C.苔原狼
D.因紐特人
18. 小麥黏蟲在麥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麥嚴重減產。引起農田生態平衡失調的原因可能是( )。
A.青蛙大量被捕捉,破壞了食物鏈
B.大量清除雜草
C.大量捕殺田鼠
D.大量捕殺黃鼬
19. 要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 )。
A.生產者和消費者
B.生產者和分解者
C.食肉動物和分解者
D.草食動物和分解者
二、2.填空題
0.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______相互關系的科學。
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稱為群落的______。
2. 生態型是同種生物對不同環境條件產生______適應的結果。
3. 生物生活的具體場所稱為______,又叫棲息地。
4. 任何一種生態因子,只要接近或超過生物的耐受范圍,就可能成為______因子。
5. 生物生長發育的最高溫度、最適溫度和最低溫度稱為______溫度。
6.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的太陽輻射稱為______。
7. 種群密度可分為原始密度和______密度。
8. 一種生物進入新的適宜其棲息繁衍的地區,種群迅速增長,并對該地區原有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這種現象稱為______。
9. K對策生物與r對策生物有許多不同點,______對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壽命長。
10. “青蛙吃昆蟲”,這種種間關系在生態學上稱為______。
11. 陸生動物對水因子的適應體現在形態結構適應、行為適應和______適應等三個方面。
12. 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約降低______℃。
13. 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是______的三個層次。
14. 同一地段上一種生物群落被另一種生物群落取代的過程稱為生物群落的______。
15. 生態系統的生產包括初級生產和次級生產,其中消費者的生產屬于______生產。
16. 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交錯形成的網狀結構稱為______。
17. 生態系統的生物組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______。
18. 地球上的碳絕大部分以碳酸鹽和非碳酸鹽的形式貯存在______圈中。
19. 生態金字塔通常分為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種類型。
三、3.判斷題
0.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居住在同一空間范圍內的多種生物類型的集合。( )
A.正確
B.錯誤
1. 群落內部環境不具備的特點是氣溫增加。( )
A.正確
B.錯誤
2. “-2/3自疏法則”中的“-2/3”是平均單株重的增加導致密度下降的系數。( )
A.正確
B.錯誤
3. 生物起源于水環境。( )
A.正確
B.錯誤
4. 生物個體間競爭激烈,對抗作用強,則其內分布型是成叢分布。( )
A.正確
B.錯誤
5. 次生演替的結果是群落復生。( )
A.正確
B.錯誤
6. 易患“克山病”的地區是由于氟元素含量過高。( )
A.正確
B.錯誤
7. 生活型相同的植物對環境有相似的適應特征。( )
A.正確
B.錯誤
8. 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是凈生產量加大。( )
A.正確
B.錯誤
9. 群落鑲嵌性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鑲嵌分布格局。( )
A.正確
B.錯誤
四、4.簡答題
0. 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包括哪些方面?
1. 簡述自然種群數量變動的類型。
2. 簡述影響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五、5.論述題
0. 論述食物鏈與食物網是怎樣構成的。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