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模擬試題一,是針對成考專升本中教育理論的模擬試題。
2017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模擬試題一,是針對成考專升本中教育理論的模擬試題。
一、選擇題
1.記憶過程包括( )。
A.識記、保持和遺忘
B.識記、再認和回憶
C.識記、保持和聯想
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2.班級授課制產生于( )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3.在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都各不相同。這體現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歷史性
C.階級性
D.相對獨立性
4.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規律是遺忘的進程不均衡,表現為( )
A.時快時慢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均勻遞減
5.學校產生于(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6.情緒、情感是在人的哪種活動基礎上產生的?( )
A.動機
B.認識
C.個性
D.態度
7.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又稱( )。
A.道德教育過程
B.政治教育過程
C.德育過程
D.思想教育過程
8.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起源于( )。
A.神話
B.生產勞動
C.本能
D.無意識模仿
9.情緒興奮性比較弱,心境平穩,行為緩慢,墨守成規,沉著冷靜但熱情不足。這是對哪一種氣質類型的描述(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0. 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 )
A.學科開設順序
B.教學時數
C.課程設置
D.學年編制
11.馬斯洛需要層次中的最高層次需要是( )
A. 生理與安全需要
B. 社交與尊重需要
C. 求知與審美需要
D. 自我實現需要
12. 赫爾巴特認為教學過程可分為( )、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
A.分析
B.綜合
C.明了
D.統合
13.提出“有教無類”教育思想與啟發式教學原則的大教育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莊子
14.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受實際的或想像的群體壓力的影響,而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稱為( )
A.從眾
B.依從
C.順從
D.順從
15. 社會教育的主要途徑是( )
A.家庭、環境和各種校外機構
B.家庭、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
C.社區、各種校外機構和大眾媒介
D.家庭、學校和社會
16.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 )。
A.教材
B.教師
C.教學手段
D.學生
17. 在教育實踐中應當“五育”并舉,這反映了( )。
A.“五育”各有其相對獨立性
B.“五育”的地位存在不均衡性
C.“五育”之間具有內在聯系
D.“五育”可以相互取代
18.根據動機的性質及社會價值的不同,可把動機分為( )。
A.生理性與社會性的動機
B.長遠與短暫的動機
C.高尚與低級的動機
D.主導性與輔助性的動機
19.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一般為()
A.教育現象及規律
B.教育政策與法規
C.教育理論與實踐
D.教育歷史與現實
20.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稱為( )
A.氣質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21.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規律是遺忘的進程不均衡,表現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時快時慢
D.均勻遞減
22.人格結構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氣質
C.態度
D.性格
23.“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
A.注意的穩定性
B.注意的廣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轉移
24.王軍5歲,測得心理年齡為7歲;張燕7歲,測得心理年齡為9歲。兩人智商的比較結果是()
A.王軍高
B.張燕高
C.相等
D.無法比較
25. 情緒與情感是以下列哪種選項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動機
C.態度
D.認知
26.下列不屬于家庭教育的特點的是( )。
A.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D.教育過程的程序化
27.學生效仿教師提供的示范操作動作,在頭腦中形成有關操作活動的動覺映像,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哪個階段 ( )
A. 操作整合
B. 操作模仿
C. 操作熟練
D. 操作定向
28.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創造能力
B.抽象思維能力
C.觀察力
D.記憶力
29.班主任工作總結一般分為 ( )
A.學習總結和思想總結
B.學期總結和學年總結
C.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
D.課內總結和課外總結
30.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課程
D.教學
二、辨析題
10.能力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同步。
三、簡答題
3.簡要說明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步驟。
四、論述題
7.什么是意志?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