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成卡專升本教育理論考試重點是什么?有考試復習資料嗎?很多打算備考成考專升本的考生,對于教育理論這一門的資料比較少。本次希賽小編就整理歷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常考知識,供考生參考。
4、國外的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1)在指導思想上,各種課程理論相互滲透與融合
(2)在課程內容上,重視教材的現代化和理論化
(3)學科類型上,趨于綜合化和一體化
(4)在課程結構上,普通課程和職業課程相結合
(5)加大課程難度,進行"尖子生"的篩選和培養
5、我國當前的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①課程任務方面的改革目標;②課程結構方面的改革目標;③課程內容方面的改革目標;④課程實施方面的改革目標;⑤課程評價方面的改革目標;⑥課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標。
(2)我國各級學校課程設置的特點
①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②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③高中階段則以分科課程為主。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在課程標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學過程的本質及其規律
1、教學過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教學過程的本質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是以認識過程為基礎,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鞏固知識
(5)運用知識
(四)教學原則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規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系,是客觀的;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制定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
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同的教學原則。
3、我國目前主要的教學原則及其運用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3)直觀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直觀手段(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語言直觀);③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4)啟發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5)循序漸進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6)鞏固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五)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2)教學方法的意義
(3)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
啟發式和注入式。
2、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講授法,其中包括講述、講解、講讀、學校講演等方式;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③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
(1)"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
(2)"導法式"教學法
(3)快樂教學法
(4)合作教學法
(5)掌握學習教學法
(6)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
4、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概念
(2)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3)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比較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1)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①教學任務;②教學內容;③學生年齡特征。
(2)教學方法運用的綜合性、靈活性、創造性
6、教學手段及其現代化
(1)教學手段的概念
(2)教學手段的演變階段
口耳相傳;文字教材;直觀教具;電教工具;電子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趨勢①教學媒體日益自動化、微型化;②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涌現;③教學手段運用的多媒體化、綜合化和網絡化;④現代化教學的服務目標多樣化。
(4)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①教材建設的突破;②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③師生關系的突破;④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⑤擴大了教學規模。
(六)教學組織形式
1、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或課堂教學)
(1)班級授課制的概念
(2)班級授課制的意義及存在問題
2、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
指按課的任務將課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大致分單元課和綜合課兩大類。
(2)課的結構
指課的組成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綜合課的結構包括:①組織教學;②復習過渡;③講授新教材;④鞏固新教材;⑤布置課外作業。
3、教學的輔助形式——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的概念
4、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的概念
(七)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
(1)備課的意義
(2)備課的要求
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②寫好三種計劃,即學年(或學期)教學進
度計劃、單元(或課題)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2、上課(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度從容自如。
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1)課外作業的形式
①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②各種口頭作業和口頭答問;③各種書面作業;④各種實際作業。
(2)布置課外作業的要求
①作業內容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②作業分置適宜,難易適度,形式多樣;③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規定完成時間;④及時批改作業。
4、課外輔導
(1)輔導內容
①給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做好作業;②為基礎差和因事、因病缺課的學生補課;③給成績特別
優異的學生作個別輔導;④給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⑤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的教育。
(2)輔導要求
①從輔導對象實際出發確定輔導內容和措施;②輔導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輔導上。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學業成績檢查與評定的意義
(2)學業成績檢查的方式
①平時考查,包括口頭提問,檢查書面作業和單元測驗等;②考試包括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和畢業考試。
考試的方式有口試、筆試(開卷、閉卷)和實踐考核。
(3)學業成績檢查的基本要求
根據教學目標制定評價標準;編制測驗藍圖。
(4)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
①百分制記分法;②等級制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和數字等級記分法)。
(5)學業成績評定的基本要求
①客觀公正;②向學生指出學習上的優缺點和努力方向。
(八)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概括地說,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給以價值上的判斷。
2、教學評價的意義
3、教學評價的原則
客觀性、全面性、指導性、科學性。
4、常用的教學評價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5、當前我國教學評價的新理念——發展性評價
七、德育理論與實踐
要求:1、識記德育、德育過程、各種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內容。
2、理解和掌握德育過程的規律、德育原則和德育途徑的主要內容。
3、能運用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解釋、說明有關德育實踐的具體問題。
(一)德育的概述
1、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2、德育的重要意義
(1)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條件
(3)德育是學校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的重要保證。
3、德育的任務
(1)培養學生初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逐步使學生養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法紀觀念和文明行為習慣
(4)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二)德育的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自學紀律教育
6、民主和法制教育
7、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8、道德教育
(三)德育過程
1、德育過程的概念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把一定社會的品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
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
3、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德育原則
1、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2、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3、知行統一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8、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五)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1、德育的途徑
(1)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課外、校外活動
(4)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5)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6)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
(1)常用的德育方法
說理教育、榜樣示范、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
(2)德育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須依時間、地點、條件而定
選擇德育方法的依據是: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對象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過開展社區教育進行德育
(2)創辦業余黨校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建立德育基地
八、班主任工作
要求:1、識記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和主要方法。
2、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主要內容。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二)班主任的工作任務和內容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3)指導學生課余生活,關心學生身體健康
(4)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
(5)指導本班班委會和共青團、少先隊工作
(6)做好家訪工作,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配合
(7)評定學生操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了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和書面材料分析法等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結果,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徑,組織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培養班集體的主要方法有:
(1)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2)選擇和培養班干部
(3)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與優良的作風
(4)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1)個別教育同集體教育的關系
(2)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個別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工作
4、家庭與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統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1)班主任工作的計劃
一般分為學期(或階段)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2)班主任工作的總結
一般分為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
九、課外校外教育
要求:1、識記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內容。
2、理解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主要特點。
3、了解三結合教育的內容。
(一)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1、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以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
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
(1)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取新知識
(2)課外校外教育是對青少年實施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
(3)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各種能力
(4)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二)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1、課外校上教育的主要內容
(1)社會實踐活動
(2)學科活動
(3)科技活動
(4)文學藝術活動
(5)文娛體育活動
(6)社會公益勞動
(7)課外閱讀活動
2、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
(1)群眾性活動
(2)小組活動
(3)個人活動
(三)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1、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
(1)自愿性
(2)靈活性
(3)實踐性
2、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樣經,要富于吸引力
(3)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使之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
(四)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
1、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點
①教育內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②對孩子的要求合理、統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斷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養。
2、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的途徑和形式:①社區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②各種校外機構的影響;③報刊、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1)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2)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支持、目標一致
(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訪問;②建立通訊聯系;③舉行家長會;④組織家長委員會;⑤舉辦家長學校。
(4)加強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②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立經常性的聯系;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